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它們帶來了創紀錄的利潤和高工資;因為它們業已成熟,不再需要進行大量的投資。

但這種表面上的繁榮與健康,實際上是正在走向衰落的病態;“創紀錄”的理論和高工資已經等於是在變賣資產。等潮流轉向“康德拉季耶夫崩潰”的時候,這些成熟的工業就會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新的技術早已產生,但在未來20年裡,它們還無法帶來足夠的工作機會,或者吸收足夠的資本以支援新的經濟增長時期。因此這20年之內就只有“康德拉季耶夫停滯”或“零增長”,所有的人——至少是所有的政府對此都束手無策,只有乾等著,讓衰退自己過去。

美國和西歐的重工業似乎正與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相吻合。日本也好像正朝著同一方向發展,只不過稍晚幾年而已。高科技方面的情況也和長波理論相吻合:它產生的新工作機會和吸收的新資本,還不足以抵消重工業的衰退和萎縮。

但美國創業型和創新型企業創造的新工作機會,和康德拉季耶夫理論的預測完全不一致。或者說,它很類似1873年之後德國和美國發生的“非典型康德拉季耶夫長波”——即這兩國經歷了25年的經濟和社會大動盪,但與此同時,經濟也在迅速發展。

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1883—1950)在其經典著作《商業週期》(Business Cycles)中發現並闡述了這種非典型康德拉季耶夫長波。本書把康德拉季耶夫介紹給了西方,但它同樣指出,康德拉季耶夫停滯只發生在1873年後的英國和法國,而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正是以這一時期為基礎的。德國和美國也出現了“經濟崩潰”,但幾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