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部分

1984年美國經濟帶來的工作機會,比15年前最樂觀的估計還要多出1000萬個。在那時,即便如哥倫比亞大學的伊萊·金茲伯格(Eli Ginzberg)這樣嚴謹而權威的專家,也認為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為了給“嬰兒潮”一代提供工作機會,美國聯邦政府將不得不成為其“首要的僱主”。但沒有依靠政府的任何幫助,我們提供的工作機會,也超出了吸收“嬰兒潮”所需的一倍半。這是為了適應15年前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已婚婦女大量湧進就業市場。那麼,這些工作機會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它們並不來自於政府和大企業。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這兩個部門基本上提供了美國經濟中所有的新增工作機會。20世紀70年代初之後,政府裡的就業機會就停止了增長,其後甚至稍有下降。大企業的工作機會自70年代初之後也一直在減少。光是在過去的5年裡,財富500強企業——美國最大的製造業公司——就永遠地失去了300萬個職位。幾乎所有的工作機會都是由中小型企業創造的,並且幾乎都是由創業型或創新型企業創造的。

“啊哈,”大概每個人都會說,“原來是高科技企業。”但人們都說錯了。高科技企業非常重要,它開闊人們的眼界,加快人們的步伐,激起人們的熱情,創造人類的未來,但作為現實的創造者,高科技企業的作用還很小,它在過去的10年裡最多隻創造了10%的新工作機會。顯然,我們有理由相信,在1990年以前,它創造工作機會的速度不會大幅提高。

創造新工作機會的主要是“低技術”或“非技術”性企業。例證之一是,《公司》雜誌每年都會列出企業年齡在5年以上15年以下的、成長速度最快的公眾持股公司統計表。由於範圍限定在公眾持股類公司,該統計表對高科技企業相當有利。然而,在1982年的統計中,100家企業裡有80家都毫無疑問地屬於低技術和非技術性公司:婦女成衣廠、食品連鎖店等。此外,在《公司》雜誌對500家發展最迅速的非公眾持股公司(也譯做控股公司)的統計中,排在首位的是一家生產家庭健身用品的製造廠。。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2章 美國的創業性就業機制(2)

然而,最具啟發性的分析,來自麥肯錫諮詢公司對中型發展企業(就是那些年銷售額在2500萬~10億美元的企業)的研究。該調查發現,這些公司大多和高科技無關,大多是製造商而不是服務性公司。1975~1980年間,這些中型發展公司在銷售、利潤和就業機會上的增長速度,比財富250強這類大型企業快3倍。即便是在1981~1982年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期,財富250強企業在一年內裁減了2%的就業崗位,而中型發展企業卻增加了100萬個就業機會——佔全國就業大軍的1%。所有這些公司都擁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按照系統化的創業精神和目標明確的創新意識組織起來的公司。

近10年以來,美國經濟的發展動力一直在朝創業型和創新型企業轉移,其中大多數是低技術和非技術性企業。在經濟上,10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長得足夠用來討論“結構性變化”。這種變化的原因還不甚清楚。顯然,許多受過教育的年輕人的價值觀、態度和期望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與15年前我們所許諾的那種“綠化美國”(《綠化美國》是20世紀60年代末最受歡迎的一本書,該書闡述“美國夢”的變化)式的轉變截然不同。就在那時,真正的變化業已開始。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熱衷於冒險,熱切地渴望在物質上獲得成功,因此他們嚴於律己,像企業家那樣長時間地不懈工作。

但錢從哪裡來呢?10年前,我們擔心沒有足夠的錢可用於新的風險投資,現在看來風險資本比風險企業還要多。創新精神激增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可能是管理(它也是一種真正的新技術)的突破: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出的有關創業與創新知識的一整套知識體系。

美國的發展,明確地駁斥了以“康德拉季耶夫長波”(該概念以俄國人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命名)為基礎的“零增長理論”。這一理論,對過去10年間的經濟危機進行了嚴謹的解釋,對未來幾十年的經濟前景做出了預測,影響範圍也最為廣泛。

根據長波理論,發達國家經濟每隔50年就會進入一個長時間的停滯期。在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的上升階段推動經濟發展的技術,在“康德拉季耶夫崩潰”的最後20年裡似乎仍能產生巨大的作用。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