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過他一次,而且只有短短的兩小時。那天,由於他的課程表有點混亂,在陰錯陽差之下,使我得以旁聽他的課。真正上課的是一個同學的姐姐,她的天賦非凡,而且已經開始其職業演奏生涯了。在20世紀20年代的時候,施納貝爾並不像後來名氣那麼大。事實上,他是維也納人,因為認為維也納太過“單調”才跑到柏林。在希特勒掌控德國時,他又遠走美國,之後才大大出名。

那回上課的頭一個小時,實在是再平常不過了。施納貝爾先要同學的姐姐彈上次指定的作業,也就是一個月前在這兒學過的。我還記得是莫扎特和舒伯特的奏鳴曲。即使我只有12歲,聽她一彈,也知道這樣的技巧已是非常高深,而她大概只有14歲(那時的她,已經以技巧嫻熟聞名維也納)。施納貝爾稱許她的技巧,請她把某一個樂章再彈一次,然後再針對另一個樂章問問題。他說,某一小節或許可以彈得慢一點,或者再強調一下。這和教過我的那些平凡的鋼琴老師可謂無大不同。

然後,施納貝爾給她留下一回的作業,也就是一個月後要上的,要她先讀譜。我再一次發現她的技巧實在是非比尋常。施納貝爾也說到這一點。之後,他回到前一個月上的課程。

他說:“利齊,你知道嗎,這兩首曲子你都彈得好極了,但是你並沒有把耳朵真正聽到的彈出來。你彈的是你‘自以為’聽到的。但是,那是假的。對這一點我聽得出來,聽眾也聽得出來。”利齊一臉困惑地看著他。

“我告訴你,我會怎麼做。我會把我自己親耳聽到的舒伯特慢板彈出來。我無法彈你聽到的東西,我不會照你的方式彈,因為沒有人能聽到你所聽到的。你聽聽我所聽到的舒伯特吧,或許你能聽出其中的奧妙。”

他隨即坐在鋼琴前,彈他聽到的舒伯特。利齊突然開竅了,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正如我在蘇菲小姐的學生的臉龐上看到的。就在此時,施納貝爾停了下來,說道:“現在換你彈了。”

這次她表現的技巧並不像以前那樣令人眩目,就像一個14歲的孩子彈的那般,有天真的味道,而且更令人動容。我也聽出來了,我的臉上必定露出一樣的微笑,因為施納貝爾轉過身來對我說:“你聽到了吧!這次好極了!只要你能彈出自己耳朵聽到的,就是把音樂彈出來了。”

然而,我對音樂的鑑賞力還是不夠好,因此不足以成為一個音樂家。但是,我突然發覺,我可以從成功的表現學習。我恍然大悟,至少對我而言,所謂正確的方法就是去找出有效的方法,並尋求可以做到的人。我瞭解到——至少我自己不是在錯誤中才能有所體認,我必須從成功的範例中學習。 。。

第3章 懷恩師(9)

但是,多年後,我才明瞭自己當年無意中已經發現了一種方法。大概我是在閱讀德國猶太哲學家布伯(Martin Buber)一本早期著作時才恍然大悟的。書中提到一位1世紀猶太智者所言:“上帝造出來的人都會犯下各式各樣的錯誤。不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看看別人是怎麼做對的。”

自從在施納貝爾教琴的一角有所頓悟後,我就一直在尋找真正的老師。我不遺餘力地在探訪他們的身影,觀察他們教學的方式,並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我一聽說誰是“大師級”的老師,就設法溜進這位老師的課堂上旁聽、觀看。若是不得其門而入,也設法問學生,看這位老師是怎麼教的,他成功的地方在哪兒。

因此,多年來,“教學觀摩”一直是我最大的喜好。好比看精彩的運動比賽,絕無冷場。至今,這種觀察的興味仍不減當年。

有一件事,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那就是學生總是可以辨認出老師的好壞。有的只是二流老師,但是舌燦蓮花,機智幽默,因此留給學生至為深刻的印象;有些則是頗負盛名的學者,但是不算是特別好的老師。但是,學生總可以識別出一流老師。第一流的老師並不經常廣受歡迎,事實上,大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並不一定能對學生造成衝擊力。但是,如果學生談到上某位老師的課:“我們學到很多。”這樣的話可以信賴,因為他們知道什麼樣才是好老師。

我還發現,“老師”實在是不易定義。或者說,“教學得力的因素何在”這樣的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我從未看過做法完全相同的兩個老師,每個老師都有其獨特的表現方式。使一個老師成為第一流的方法,似乎對另一個老師來說完全沒用,而另一個老師或許也不會採用這種方式。這種現象真令人困惑,至今我仍大惑不解。

有些老師是不用語言的,就像蘇菲老師。施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