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絮感念姑娘救了四少爺院裡的丫頭,悄悄的都與我說了,三姑娘暈倒了,綵衣卻不急著尋大夫,反先找王爺,這不蹊蹺麼?”
——鄭明薇瞧上了徐璟。
明玥那日聽鄧環娘回來說了後,又將事情連起來一想便有些明白了。
明白後她不禁有些茫然,徐璟那日不大高興,難道是怪自己去的不是時候?
可應該也不至於……吧。
明玥一臉糾結,將書蓋在臉上悶聲道:“你叫棉絮吩咐院裡的丫頭都管好自己的嘴,否則在府裡也呆不長了。”
“是,奴婢已經與她說過了,這樣的事她們自己也曉得輕重,哪敢亂說。”
“嗯”,明玥應了一聲,將書拿下來,轉而問邱養娘說:“養娘,昨兒外面敲鑼打鼓的是怎的了?”
“前方御駕那傳了捷報回來了”,邱養娘笑著說:“聽聞我大周大軍已攻下平鑲,渡過遼水,攻下遼東城就指日可待了。”
“原是此事”,明玥點頭,想起來又道:“上回聽四哥說,朝廷徵召世家子弟時,鎮州葛家的姑娘還要去從了行伍呢,養娘可聽聞過這位姑娘麼?”
邱養娘掩唇笑了笑,說:“聽過,葛家夫人與先皇后是表親,這位姑娘幼時老身還有幸見過兩次,是個粉雕玉琢的女孩兒,不過愈發大了後倒像男兒般愛舞槍弄劍,聽說還拉了一支“娘子軍”,在鎮州,好些公子哥兒都打不過她的。”
紅蘭便咯咯樂了:“那在鎮州,她不是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走了?”
邱養娘伸手在她腦門點了一下,“姑娘的話都被你學來了。”
紅蘭笑嘻嘻的,又說:“葛家的大公子和三公子咱們都見過,就沒見過這位姑娘,回頭要是來了咱們府裡,可得好好看看,瞧她與咱們四少爺誰厲害。”
明玥想起那個場景,不禁噗嗤樂了,邱養娘道:“咱們大周也有不少姑娘家愛舞弄兩下刀劍,不過都是平日玩玩鬧鬧的,真要上戰場的話那葛家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叫她去,更何況還是去打高句麗。”
明玥頷首,“嗯”了一聲道:“聽四哥說,葛家去的是葛三公子。”
紅蘭一時記起來了,便撇嘴說:“這位葛三公子可不怎麼樣,上回在大昭寺與裴家公子……”
正說到這裡,卻見明玥微微蹙了下眉,紅蘭猛地想到當日之事,立即意識到自己多嘴了,忙咬著唇看了明玥一眼,不敢吱聲了。
邱養娘瞧見了,半句也沒多問,只說道:“此次是皇上御駕親征,聽眼下這訊息,多半會大捷而歸。”
明玥懶懶的翻了一頁書,往靠枕上倚了下,嘆道:“但願吧。”
半個月後,即八月底,皇帝派出的兩路先鋒營銳不可當,一鼓作氣攻打至遼東城下,遼東城危在旦夕,眼看著就要被大周軍攻下,然而,在這最後一刻,軍情並沒有如邱養娘料想的那般全軍大捷,後方突然傳來了讓皇帝心驚的訊息,——負責督運全軍軍需糧草的陳啟民謀反了!
皇帝這一驚可非同小可,因這陳啟民不是旁人,正是大司馬陳吉的長子。
此人人脈甚廣,且手下不少押送軍需之人都是世家或達官子弟,皇上甚至疑心軍中還有同謀,遂下令暗中調查。
一時將士人心惶惶,而兵部侍郎斛律斯驚恐,偷偷帶人逃跑,投奔了高句麗。
當日夜裡二更時分,皇帝不顧兩路先鋒營六千餘人尚在攻城,秘密召集了諸將,命他們率軍撤退,回師攻打陳啟民,所有的軍資器械、攻城之具、營壘、帳幕,都原地不動,遺棄而去。
其時,兩路先鋒營正在攻城,急待後援,然皇帝帶人撤的暗無聲息,他們堅持到四更天,仍懵然不知大周全軍已撤,此一戰,三千名黑騎衛與另三千七百名驍勇男兒盡數陷於高句麗。
這其中,便有洛陽裴家的裴雲錚,鎮州葛家的三公子葛慶之,以及京中阮家方十四歲的二公子阮子雅。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