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真正挑起世界大戰,先把還沒有準備好的法國徹底趕出世界爭霸的舞臺。
不過一旦和法國開戰,也就意味著真正和英國撕破臉皮,也就真正意味著和世界開戰了。德國缺乏的原料還有各種物資,都會被英國海軍封鎖。而那個時候,才是德國真正最脆弱的時候,也是真正困難的時候。
他必須要精密的計算每一個步驟,因為這決定著德國和他自己的未來。進攻法國只是一個開始,而後續的問題才是最要命的,而且這些選擇都關乎到未來德國的主攻方向,必須及早部署。
德國現在又一次面臨著三個選擇:第一,幹掉法國之後向南滲透巴爾幹半島,但是這會引起盟友義大利的不滿;第二,在非洲動手,爭取早日奪取地中海制海權,並且控制蘇伊士運河,這也與義大利的進攻方向衝突;第三,向東攻擊蘇聯,走上蘇德戰爭的道路。
而現在,阿卡多比希特勒多了一個選項,這個選項就是在英國登陸。阿卡多的海軍因為放棄了戰列艦和重型巡洋艦,選擇了航母作為主要攻擊手段,所以現在阿卡多手裡的海軍力量比希特勒的要強大一些。
所以阿卡多現在還有一絲希望,那就是德國海軍重創英國皇家海軍,拿到幾個月的英吉利海峽制海權,保護陸軍一口氣在英國本土登陸。這個計劃雖然已經討論了幾十次了,可是勃勞希契元帥還是對打敗法國與英國遠征軍缺乏信心。
所以一直到現在為止,這個叫《塞伯拉斯計劃》的入侵英國的方案一直是以預備方案的名義來討論的,雖然阿卡多心中一直屬意這個計劃,但是確實除了元首,沒有任何人相信德國有能力完成它。
第225章 225時間
甚至在深謀遠慮的奧古斯看來,《塞伯拉斯計劃》依舊是顯得過於激進了。奧古斯認為即便是在德國陸軍僥倖取得了對法國的勝利之後,也根本無力繼續對英國發起遠洋登陸作戰了。何況德國那弱小的海軍能不能在面對英國皇家海軍之時保持牽制,更是沒有絲毫把握。
這個保守的估計讓阿卡多鬱悶萬分,因為沒有人看好以航母為核心的德國海軍可以在海戰中取得勝利,就連雷德爾都對戰勝英國沒有絲毫信心。勃勞希契也對海軍有能力保護登陸場表示懷疑,這些人的質疑讓《塞伯拉斯計劃》如同一個笑話。
奧古斯更希望阿卡多保持克制,把戰爭拖到1939年甚至1940年,他認為那個時候德國已經完全進入戰爭狀態,海軍也已經積累到足以挑戰英國海權的地步,在那個時候決戰才是明智的選擇。但是奧古斯本人也承認,英國和法國似乎不會給德國留下如此多的時間。
是的,時間,阿卡多缺少的是時間,是好多好多的時間。如果有時間,他可以儲備更多的戰略資源,可以組建更多的裝甲部隊,還能生產更多的飛機和大炮。如果有時間,他可以訓練好他的百萬大軍,把德國陸軍擴充到500萬甚至550萬。如果有時間……
可惜的是,他現在沒有時間了。英國已經對他提防萬分,法國甚至已經開始調動部隊迎戰了。如果再等下去,只會讓德國的戰略形勢更加惡化。等不及的國情,還有沒完全準備好的軍隊,想必希特勒的那個德國,也是在這兩個鬱悶的區間內不斷取捨著吧?
事實上現在的德國狀況要比另一個時空裡的德國好上許多,因為阿卡多的智慧還有經驗,幫助德國節約下了很多足以改變結果的資源。
比如說,德國陸軍沒有再生產數百輛的p…1型坦克,也沒有大量生產p…2型。那些緊張的鋼鐵還有原材料,都被用來生產更為先進的新型豹式坦克,而事實證明這種豹式坦克足以勝任目前的所有任務。
同樣,德國沒有去浪費鋼鐵搞那些看上去威力十足,卻實際上沒有什麼意義的超級武器,列車炮、虎式坦克等專案都已經被停止,而這些專案節約下來的鋼鐵還有生產能力,都已經被用在了生產豹式坦克之上。
空軍也在阿卡多的計劃下,跨過了探索階段,現在空軍使用的戰鬥機足以勝任戰爭前期的任何需要,而後續機型也在瘋狂的研製著。作為原材料使用大戶,並沒有生產do…17還有he…111等飛機,也給空軍節約下了大量的物資。
當然還有海軍,卑斯麥和提爾比茨等著名的軍艦,現在已經都成了航空母艦,事實上就鋼鐵的使用情況來看,德國海軍下水10艘航母使用的鋼材還趕不上那些戰列艦和重型巡洋艦浪費的多,這也保證了在今後的戰爭中,德國能夠有資源繼續生產他們的海上武器。
可是即便是一點彎路都沒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