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就會呈現轟轟烈烈的歷史畫面。

廢除諡法剝奪了後世對前代君王的評議權。中國歷史上的君王死後,即位的新君和禮官等大臣要給先君一個評價,這就是“諡”。

秦始皇廢除諡法之舉,意義深刻。首先,體現了他對大秦帝國永世長存的自信;其次,表現了他不許“以下議上”的思想;另外,還為了杜絕後世對前代皇帝的任何批評的出現。諡法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評價,是後世對先王的評價。先王死後,要根據他們生前的表現取一個稱號來概括其一生。嬴政認為,前代君王死後由後代繼位君王和大臣們議定諡號的做法是“子議父,臣議君”,非常不合適。因此力主廢除諡法,自己是始皇帝,後代君王的稱號只用數字表示,下面依次是“二世、三世至千萬世,傳之無窮”。秦始皇不能允許任何對皇帝的說三道四,在他看來,威嚴無比的皇帝四海之內唯我獨尊。廢除諡法,即是取消了後世對先王的任何評議。由此可見,秦始皇連一點點批評也不能容忍。

在大喜的時刻,嬴政把廢除諡號與稱皇帝、萬世相傳一併宣佈,似乎有點煞風景,然而這正是秦始皇極高明的政治藝術和嫻熟的政治權術的具體表現。他規定死後不準人們對他評頭論足,那麼他在世時禁止臣民對他的評論也就不言而喻了。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經常看到有作為的專制帝王一次又一次地為身後立法。秦始皇可謂是最為突出的一位,他反覆宣佈一切法令“永為儀則”,世世代代都要遵守。

奉天承運求正統 國璽封禪證合法

秦始皇在兼併六國後,運用了各種手段加強鞏固自己的統治。可以說他所建立的皇帝制度,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首創性,而這些制度絕大部分被漢王朝繼承,並稍加改動,使之更加完善。此後的兩千多年間,雖然歷代王朝都對皇帝制度有所損益,但秦始皇確立的這個制度的框架和精神基本沒有變化,可謂根深蒂固,它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此時,秦始皇仍然有一個問題不能迴避,那就是他畢竟強奪了周朝的江山,以武力兼併了天下,這樣的兼併是否具有合法性?關於這一點,秦始皇又該如何向天下人作出解釋呢?

二十七 集權皇帝(4)

證明一個政權的合法性是每一個政權誕生之時必須首先要處理的問題。在奪取前朝政權之後,中國古代帝王證明自己奪權的合法性有四*寶:一是符讖,二是德運,三是傳國璽,四是封禪。

先講符讖。

“符”是符瑞,“讖”是預言。簡而言之,符讖就是祥瑞。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往往都會有吉祥物出現,這預示著新王朝的建立是上應天命。秦始皇統一中國本無任何吉祥物,但是,沒有怎麼能行啊?為了證明自己稱帝是順應天命,就必須得湊出一個祥瑞。於是,秦朝的大臣們舉出五百年前秦文公打獵時曾經捕獲的一條黑龍作為祥瑞。這似乎有些無聊,五百年前之事與今何關?但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還是借用了祖宗的亡靈為現世的自己找到了一條政權合法性的依據,從而證明自己奪取政權是天命天意。

再講德運。

中國的百姓恐怕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幾個字再熟悉不過了。古代百姓當然不用說,現在的老百姓在這些年來的古裝電視劇的強力薰陶下,也早聽慣了皇帝聖旨開頭的這八個字。這裡的“天”指天命,“運”指德運。

戰國時期齊國人鄒衍首創的“五德終始”說在當時非常流行。“五德終始”指的是水德王朝、火德王朝、木德王朝、金德王朝、土德王朝相互承接,相互替代。

鄒衍之說的理論依據是中國傳統思維中的五行學說。五行之說在中國起源很早,大致是說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是世界萬物的組成元素。春秋時期,五行之間又產生了相生相剋的思想。鄒衍將這種思想運用到政治中,提出了“五德終始”說。該說認為“五德”支配著歷史的變化,這就是 “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歷代帝王的更替與五行相應和。

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立即有人對他說,黃帝在五行中屬土德,夏朝屬木德,商朝屬金德,周朝屬火德,現在秦朝取代周朝屬水德。當年秦文公打獵,曾得到一條黑龍,它就是水德王朝的吉祥物。秦始皇欣然認同了這一說法。

在五行盛行的中國古代,金、木、水、火、土與白、青、黑、赤、黃五色相配,西方為白,東方為青,南方為赤,北方為黑,中央為黃。

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四方相配,西方為金,東方為木,南方為火,北方為水,中央為土。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