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一個欺騙魏王的名聲,而我也會落得一身誹謗。所以,雖然魏國同意和咱們聯合攻韓,但是,這一仗我不能打。秦武王聽完後,對甘茂說,我和你先訂一個君子協定,你就放心去攻打韓國吧。

二十六 六世餘烈(3)

直到這時,甘茂才率兵攻打韓國宜陽,打了五個月,還沒有攻下宜陽。秦武王果然收到很多告狀信,於是他下令甘茂退兵。甘茂說,協定還算數嗎?秦武王這才又派重兵增援甘茂,最終甘茂殺了六萬韓國士兵,攻下了軍事重鎮宜陽,洞開了韓國的西大門,秦兵從此可以暢通無阻地直插韓國的腹地。

秦武王這樣一位在位僅僅三年的青年君王,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大業中也鐫刻下自己的名字,留下自己的一份業績,為秦國兼併六國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第四位,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時代,秦國對六國已經佔有壓倒性優勢。此時的秦國國君應當繼續東進,打垮六國的軍事力量,為最終兼併六國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秦昭襄王所應當承擔的歷史使命。秦昭襄王不負歷史重託,他多次任用魏冉為相,提拔白起為將,持續攻打三晉。白起伊闕一仗,打敗韓、魏聯軍,殺死二十四萬人。秦趙長平之戰,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兵,趙國一戰就損失了四十五萬精銳,實際上已被打垮。此時的天下只有趙國是秦滅六國的最大障礙,秦昭襄王基本摧毀了趙國的有生力量,使六國之中再沒有一國能夠和秦國單獨過招,這進一步造就了秦滅六國的歷史大趨勢。

此外,秦昭襄王又任用范雎為相,採納了范雎著名的“遠交近攻”策略,制定了秦滅六國的大政方針。正是“遠交近攻”四個字改寫了中國的歷史,使秦國兼併六國統一天下有了一個總體戰略方針,也使秦滅六國的大趨勢日趨明朗。

第五位,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是秦王嬴政的祖父安國君,正式在位時間僅有三天,因此未有政績,也未有敗績,其實可以忽略不計,姑且一併稱之為明君吧。

第六位,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即異人,是被呂不韋成功包裝並推上王位的一代秦君。雖然他的在位時間和秦武王一樣短暫,但是,他也絕非尋常之輩。秦莊襄王面臨的任務也是繼續秦國的擴張大業,鞏固秦國統一天下的大趨勢。

他重用呂不韋為相國,攻取韓國的軍事重鎮成皋、滎陽,建立了三川郡。韓國西邊有兩處戰略要地,一是宜陽,二是成皋、滎陽。秦武王拿下了宜陽,如此一來,秦軍就能夠直達洛陽。而後,秦莊襄王又拿下了成皋、滎陽,這樣,秦軍便可以直達大梁(今河南開封)。三川郡成為插在韓、魏兩國腹地的一把尖刀。攻下宜陽、成皋、滎陽,秦軍就可以隨時馬踏中原。

不僅如此,秦莊襄王還利用趙、燕之戰,攻取了趙國榆次等三十七城,進一步削弱了趙國的國力。趙國土地銳減,其中就有秦莊襄王的一份功勞。

第七位,秦王嬴政。

嬴政在舉行加冠禮之後,首先解決的問題是鞏固自己的權力,所以,除掉嫪毐集團、呂不韋集團成為刻不容緩的壓倒一切的任務。公元前237年,嬴政罷免了呂不韋的相國之職,標誌著他鞏固政權的任務已經告一段落。

此時,擺在嬴政面前的歷史任務就是適時發動統一戰爭。

嬴政面對歷史賦予他的使命,毫不猶豫地發動了統一戰爭。統一戰爭的序曲就是繼續大規模地削弱趙國。此時,韓非入秦勸嬴政首先攻趙,因為趙國的力量還比較強大,只有先打垮了趙國,秦國才可能最終完成統一大業。所以,在從罷免呂不韋到發動滅韓戰爭期間,嬴政連續對趙國用兵,其間兩次被李牧打敗。儘管如此,滅趙已是嬴政完成統一大業的既定方針。

二十六 六世餘烈(4)

嬴政制訂的先滅韓,繼而滅趙、魏的順序是完全正確的。在統一天下的整個程序中,除了在滅楚問題上,嬴政基本上沒有犯什麼錯誤。在嬴政滅了韓、趙、魏三國,擊潰燕軍主力並基本滅燕之後,天下只剩下齊、楚兩國。嬴政此時有些自滿,他聽信了李信二十萬軍隊就能滅楚的話,對老將王翦所持的滅楚非六十萬軍隊不可的建議不以為然,反而認為王翦因年老而怯戰。結果,李信大敗而歸。事實證明,王翦有先見之明。嬴政此時完全不顧及個人的尊嚴、臉面,立即登門向王翦道歉,起用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滅楚,並且答應了王翦所有的財產要求。最後,王翦順利滅楚。

縱觀秦國自秦孝公以來的七位國君,沒有一位昏君、庸主。這是非常不容易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