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秦始皇詳細彙報了尋找仙藥的經過。並說,他找到了一本圖錄(圖讖符命之書),裡面提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聽到這句話,臉色陡變,他萬萬沒想到盧生不但沒有給他帶來仙藥,反而帶來了“胡”將“亡秦”的訊息。尋不著仙藥,以後還有機會;國要是不國了,再想捲土重來可就難了。一時間仙藥的有無已不是秦始皇最關注的事情,他腦海裡迅速思考的是,所謂的“胡”會是誰呢?秦始皇下意識地想到,這個“胡”一定是指匈奴。於是,他立即傳大將蒙恬上殿,命其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接著又修建萬里長城。
難道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真的是因為盧生一句“亡秦者胡也”嗎?
死亡,對秦始皇來說不僅是指一個生命體的結束,更意味著一個王朝命數的終結。秦始皇當然不希望看到由他建立的大秦帝國短命夭折,所以,“亡秦者胡也”的讖語對秦始皇的心理影響絕不可小視。有些人認為,秦始皇不會因為方士一句話就出兵匈奴,大修長城,干戈天下。這樣的想法是對帝王心態的不瞭解與忽視。眾所周知,秦始皇生性多疑。“亡秦者胡也”,這對於與秦朝的國運興亡毫無干係的後世人來說,或許只是一句過耳就忘之話。可這句話對秦始皇而言,卻直接指中其大忌。秦始皇一直以為由他創立的大秦帝國可以享有萬世,他也因此而享萬世之尊。但是,盧生捎來的這句“亡秦者胡也”,卻給這位堅信其王朝萬世不變的始皇帝當頭一棒。
盧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方士,因為他能圓秦始皇最大的夢想——肉體成仙而長生不死。自封皇帝,並且是天下歸於一個帝國的皇帝,對於這一權位,秦始皇期待已久。盧生帶來寫著“亡秦者胡也”的圖錄時,秦始皇統一天下已有六年。秦始皇明白,君臨天下威風八面的皇帝與賤為糞土的平民一樣,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春秋。所以,秦始皇此時企求長生不老的願望異常強烈。可恨的是,盧生沒能給他尋到長生之方,卻給他帶來了一個讓他失望且憤怒的訊息。秦始皇怎麼能忍?唯有擊碎讖語,剷平匈奴,方可除心頭之恨。所以,只因盧生一句話,震怒的秦始皇便即刻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出擊匈奴,這自然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二十九 萬里長城(2)
但是,僅憑藉一句話就調動三十萬大軍出兵匈奴,並且不惜下大工夫修築萬里長城,這似乎又有些反應過度。因此,“亡秦者胡也”這句讖語絕不是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的唯一原因。
既然如此,秦始皇大動干戈修築萬里長城還有其他原因嗎?
為了防止邊患。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戰國時活動於燕、趙、秦以北地區,社會組織以部落聯盟為主,聯盟的首領被稱為“單于”。公元前3世紀末,匈奴征服鄰近各族,統一蒙古高原,隨後建立了遊牧民族的國家政權。所以秦始皇統一天下之時,正是匈奴勢力擴張之時,他們四處進攻,掠奪人口與財物,使得大秦帝國北方的邊患壓力比較大。
匈奴人作為遊牧民族,自幼即能騎馬射箭,所以,成年之後個個都是精於騎射的剽悍騎兵。關於此,《史記·匈奴列傳》曾記載:“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彎弓,盡為甲騎。”
在冷兵器時代,與步兵相比,騎兵具有先天的優勢。因此,戰國時期,匈奴已經成為燕、趙、秦等國北方邊地的一大外患。燕、趙、秦諸國為了應對匈奴的入侵,紛紛修築長城以作為防止匈奴入侵的一種軍事手段。就秦國而言,秦昭襄王時宣太后殺死義渠戎王,大敗義渠後,修築了秦長城以阻擋匈奴南下。燕國、趙國也都在各自國界內修築了長城,以備邊患。
在秦滅六國的十年中,燕、趙兩國只能顧及自身生死存亡,根本無暇理會匈奴。而秦軍則忙於兼併六國,也無力顧及匈奴。因此,在這十年裡,匈奴迅速南下,佔領了陰山、河套地區,成為大秦帝國的一大外患。
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為秦始皇打擊匈奴奠定了夯實的軍事基礎。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開始對匈奴用兵。三十四年(前213)大規模修築長城。所以,秦始皇絕對不單是憑藉“亡秦者胡也”一句話就開始修築萬里長城這項浩大工程的。經過四年(前213—前210)努力,橫跨今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河北、遼寧六省區,全長一萬多里的長城修建完成。萬里長城成為當時乃至今天全世界最偉大的邊防工程之一。
蒙恬用四年時間修築了萬里長城,這是世界軍事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蹟。蒙恬憑藉著什麼能在這麼短時間內完成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