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別的地方農忙的時候,都是李灣的勞動力出村去幫其他的地方出力掙工錢,相對於條件更好一些的其他村,按照張晨的說法就是,只有條件越差,才越能體現出白鶴新村改革的力度和成果。
當然,也能夠殺一殺其他幾個村自以為滿足的優越感,到時候下一次合併的時候阻力才會越少。
這些考慮可以說應該是比較周全的,白鶴村內部的不同意見也很少,對於村委和張文林的選擇,內部的意見比較統一一致。
村委會。
張文林環視了一下會議室裡的面孔。
除了白鶴村本村的村委以外,這次村委會的召開,自然也多了很多新面孔。
由於李灣村的區劃編制在鄉政府的通知下發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取消了,所以現在已經不存在村委幹部了。
這件事雖然也惹出了不小的風波,但是白鶴村這邊也做了相當多的準備工作,原李灣村委委員將會在白鶴村村委會對李灣的整體規劃結束後,透過舉行一次民意調查決定是否繼續留任白鶴村村委成員。
這樣一來的話,出席這次村委會除了李灣的村支書和村長以外基本上就沒有其餘的村委幹部了,當然還有各個大隊的隊長也出席了這次合併工作會議。
李家窪同樣是由原隊長和隊上一個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幹事出席了會議,作為並村工作會議,張文林基本上沒有廢話,上來就直接點出了村委的工作任務和各個負責人的任務。
這也讓第一次認識白鶴村工作方式的基層幹部們頭一次見識到了張文林這位如今聲名日重的村幹部的工作特點。
“由於我們聯合新村初創,所以工作很多,村裡全年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也都一一做了安排,大家回去自己多琢磨琢磨手上的這份《白鶴村1997年發展與改革規劃和剛要》,這裡我就不多說。
今天我主要談一談這次並村的工作要怎麼做的問題。”
張文林說到這裡的時候聲音陡然大了幾分,下面的村幹部尤其是新併入的大隊長都知道,張文林下面要說的才是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
這一次會議也註定要被寫在白鶴村輝煌的發展史上,也正是這一次會議的工作佈局,真正開啟了白鶴村“進行農村改革,創新產業發展新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華麗篇章。
第141章 勞動致富
村委的動作很快。
白湖灣邊上的垂柳剛開始吐新的時候,白鶴村村委的通知已經下發到了原李灣村的各個大隊。
李灣全村上下有將近六千多人快七千多的樣子,加上李家窪和白鶴五千出頭的人口數字,絕對有七千的總數。
這麼龐大的人口數字,統計起來絕對不會那麼簡單,所以張文林幾乎每天都帶著村裡的幹部在李灣各個大隊之間來回跑。
足足花了三天才將人口全部理清,隱瞞的人口這一次也全部清算出來,計劃生育工作肯定依舊需要開展,只不過這一次白鶴村的政策要更人性化。
李灣二十幾個大隊的隊長配合張文林將所有的田畝都清算好之後,才開始按照人均面積分配產業化任務。
李灣旱地居多,所以張文林和省裡來的第三批農業專家們打算在李灣實行多樣化的農業種植實驗。
張文林這一次以白湖灣集團的名義直接將一千萬專項貸款的資金打到了白鶴村的賬戶上,非常迅速,三月初的時候,原本的大棚已經開始選種和育種了。
現在李灣這邊土地清算好之後,新的公路修建方案也在同時確定並進行奠基,這些錢都是張文林貸款給白鶴村的,各家各戶的私人貸款需要籤無錯小說 m。quledu。合同,公家貸款修路的錢由白湖灣集團跟村裡籤合同。
李家窪隊上的人口不多,省農大一批在白鶴村已經呆過一年,經驗豐富的研究生在三月初的時候已經下鄉對農民進行大棚蔬菜的培育和養殖指導。
這一次修路的事情已經完全交給了白湖灣建築公司,仍然按照村裡的人口把任務平均到各家各戶,人均需要出一天工,勞動力多的戶口上還要多出一天的工時。
張文林現在只能把任務一一分配下去,真要事事親力親為的話,恐怕到年底都幹不完,幸好白鶴村的村幹部大多數都經歷過一次,現在再弄起來已經比當初熟練很多了,而且現在各方面的東西都是現有的,只要資金到位立馬就可以開始動工。
所以在三月末的時候,幾乎李灣村的改革方案基本上已經全面鋪開了。
李家窪的人均田畝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