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了。
第140章 合併(再續)
聯合白鶴新村終於要並村了。
在最終的資格稽核和競爭結束後,壩頭鄉政府公示了合併的最終結果。
經過市委市政府的最終核准,取消壩頭鄉李灣村以及毛領村李家窪大隊、的行政區域編制,併入壩頭鄉聯合白鶴新村,由白鶴村村委會進行戶籍、人口以及土地等情況的測量和核對,並進行重新劃分,新併入戶籍、人口將享受原白鶴新村村民同等待遇。
一切都塵埃落定的時候,不僅是白鶴村的人很愕然,就連被選中的李灣和李家窪眾人都是稀裡糊塗的,但是糊塗之後就是驚喜、震驚。
鄉里的通知下來後,張文林已經忙翻了,並村並不只是簡單的把名字改一改就行了,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很繁複。
白鶴村原來的區域內,由於得益於村村通計劃,水泥路幾乎已經通到了每一個大隊,初步的公路網已經形成。新併入的李灣和李家窪都跟白鶴村相連,修路的工作並不難,但是在這之前,白鶴村必須對李灣和李家窪進行整體性的測量和規劃。
三月初,白鶴村村委召開了第一次聯合新村合併工作會議,由村支書兼村長張文林主持了這次會議,並且佈置了前期的合併準備工作。
由於李灣跟白鶴村接連的面…無…錯…小…說…m。…quledu…積很大,西北側毛領跟白鶴交接的剛好只有李家窪,所以當初張晨提出是否要考慮把李家窪併入的時候,張文林並沒有立馬回絕,而是去觀察了李家窪的位置後才做了判斷。
李家窪隊上人口不多,全隊攏共只有幾十戶人家,兩百來號人,都是姓李的本家人,村裡多半都是水田,旱地極少。對於李家窪被白鶴村選中,毛領村很納悶,但是也沒有反對,因為鄉里的通知已經說的很明白,李家窪無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人口條件等各方面都符合白鶴村的要求。
相反,在白鶴村的公告欄裡,村委會的意見也很明確,白鶴村接下來仍然會根據發展和改革的需要進行第二次合併。
有了這樣一個迴旋的餘地在那裡,其餘的幾個村子也沒有什麼意見好提的,唯一令張文林納悶的是劉楊村尤其是桃園隊上對他意見很大,到最後甚至演變成了對老劉家的意見。
張晨他姥爺已經三番五次打電話過來說這件事情了,雖然老人家意見很多,但是也算是通情達理沒有跟女婿糾纏這個問題,但是心裡總有那麼些疙瘩在裡面的。
但是張文林自己心裡很清楚,無論如何,不管是從公情上還是從私心上,其實他都不能把劉楊村尤其是桃園佇列入第一批併入的名單,除非周邊所有的村子都已經合併了。
往公家上說,張文林做書記和村長,既是形勢所致,又是村裡民意所致。
劉楊村桃園隊上跟老張家是什麼關係村裡人也都清楚,老丈人的態度那自然是很大的,就更不說現在張文林這一脈裡,除了拉不上什麼關係的老人以外,家裡基本上就老丈人和丈母孃兩個長輩在世,此這一點上講的話,張晨他姥爺跟姥姥的地位就愈發地重要了。
但是在這種情形下,他怎麼能用私心來衡量這件事情,即使不是出於私心,為了避嫌,他也不可能會讓劉楊村或者桃園隊並進來。
除了李家窪意以外,李灣之所以能夠全村整體併入進來,純粹是從地理位置上考慮的,因為跟白鶴村接壤的眾多村裡,只有李灣佔得面積最大。
除此之外,張壩公路基本上是橫穿整個李灣村進入白鶴的,也就是說,李灣村的整體格局跟白鶴其實很相似。
這一點是其他幾個村都無法比擬的,當然,還有一點是最重要的。李灣跟白鶴接壤的部位除外,在壩頭鄉靠近白湖的方向,李灣村應該是位於中心的位置。
也就是說,只要將李灣納入白鶴新村的範圍,那麼在經過改革計劃之後很短的一段時期內,白鶴村的改革效應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對周邊的毛領、劉楊、塔前、甚至更遠的七里村、向前村以及荷塘村產生巨大影響。
僅僅是從這一點上出發,張文林就只能選擇李灣而不是其他的幾個村。而且李灣的經濟條件最差,毛領有大量的水田,塔前村同樣如此。糧食不僅僅能夠實現自產,還能夠有結餘。
劉楊村水田、旱地、山林都比較均勻,也不存在生產資源不足的問題。只有李灣,人口很多,但是由於地勢相對較高的緣故,基本上沒有水田,也沒有山林。旱地在生產用地資源中佔了主要比例,但是人均面積太少,糧食自產很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