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的樣子呢。”原來這是一首童謠,而且似乎是不好的預兆。

楊廣聽過這宮女的回答,一時默然久之,最後他竟不無感傷地嘆道:“這是上天的啟示啊!這是上天的啟示啊!”接著,他便索酒自歌道:“宮木陰濃燕子飛,興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樓更好景,宮中吐豔戀紅輝。”歌罷不勝其悲。近侍們很好奇,就問皇帝歌辭何意,而楊廣卻有些神秘感地答道:“休問!他日自知也。”而此時的楊廣已是眼淚嘩嘩了。不過巧合的也許是李世民在見到輝煌一時的迷樓時的反應,他道:“這都是老百姓的膏血啊!”於是當即就下令焚燬了它,“宮中吐豔戀紅輝”,那大火經月不息。

《隋書•經籍志》中著錄了《煬帝集》55卷,《全隋詩》中錄存其詩40多首。對於楊廣的詩歌創作,《隋書》中是這樣評價的:“雖意在驕淫,而詞無浮蕩”,他的文風根本不像他的為人那般輕薄,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故而在論及此事時《隋書》又得出結論說:能言者未必能行,不可因人廢言。清代學者沈德潛也認為楊廣的邊塞詩““氣體自闊大”,雖然“骨力未能振起”,但仍然“比陳後主勝之”(《古詩源》)聞一多便認為唐太宗李世民的水平就比楊廣差得多,而明人王世貞更指責李世民“詩語殊無丈夫氣”,寫詩不像個爺們兒。也因此,李世民對於丈人楊廣的詩是最為欣賞的,兩人的大部分詩作風格也相類。

不過也正因為楊廣會寫詩,《資治通鑑》等書中才收錄了這樣兩則故事:煬帝善屬文,不想能有人超過自己,當薛道衡死的時候,煬帝說道:“你還能寫出像‘空梁落燕泥’這樣的好句子嗎?”王胄死的時候,煬帝又說道:“‘庭草無人隨意綠 ’,這樣的句子你再也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