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道;小區禁止鳴笛;時速限制5公里。
正文:
那天是個星期天。累了一天的“老爺兒”,躲到西山後面歇著去了。信仰“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的人們,晚餐後零零星星地開始了環區散步。又不願意下樓去,沒事,我就站在陽臺上觀風景。其實,哪有什麼風景,不過是千篇一律的樓宇和都是一個鼻子兩隻眼睛的行人,早都看膩了。嘿,還別說,在這小區裡看車倒也是一種樂趣,一會兒一輛、一會兒一個牌子的汽車不時地駛過窄小的道路,倒也給沒了興致的我帶來了一點新異。
不遠處,一位女性老者蹣跚而來,儘可能加快地邁著腳步,看樣子是想增加些運動量。可她再快也沒有汽車輪子快呀。只見一輛銀灰色的小富康風馳電掣地開了過來,那時速至少20公里,到了老者的背後長長地按響了喇叭。鬼哭狼嚎似的的喇叭聲著實把老者嚇了一跳。一場爭吵是在所難免了。爭吵中,車還不時地響起喇叭,那意思是,你還管我按喇叭,老不死的。那富康玻璃貼著挺深顏色的膜,開始我沒有看清楚車裡是什麼人。等衝突升級,人下車來,才看清楚年輕的一男一女,看樣子是初婚的一對兒,年紀與老者差一輩兒可不止。真應了那句老話,“家有賢妻,男人不做橫事”,這妻不賢,男的就不講理,開始是男的吵,後來女的也加入進來,還一塊扯著脖子和老者嚷;男的還經常急火火地跑回車裡,示威似地又按響喇叭,把老者氣得夠嗆。
這一場架不必多費口舌描述,我只是把他們各自的經典之句重複一下(其實,北京人吵架吵了半天,你回過頭來總結一下,也不過就那麼一兩句車軲轆話),
初婚男女:你往哪兒走,擋什麼道!
老者:你讓我走哪兒?
初婚男女的話其實算不上經典之句,那是沒有水平的吵架之詞。單來品味老者的話,淳樸之言帶有哲理呀!是呀,你說我該走哪裡呢。對於老者來說交通規則的概念可能不多,但她的話分明道出了“路權”的意義所在呀。是呀,小區道路的路權是誰的?是汽車的嗎?你汽車來我就得給你讓嗎?
剛才是不願意下樓,這會兒,我倒是真想下樓替老者去吵幾句:人車關係處的好,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可以給你讓;你要是把行人得罪了,這路權是共有的,起碼也得按先來後到吧,我先來,你跟在我後面慢慢開吧,人就該給車讓嗎?你看那些車,早就把路佔了一半了,這剩下一半的路我們走還錯了嗎?那開車的你還彆氣不忿,惹急了我還扎你的胎、砸你的車呢!
說實話,現在的一些有車族,從財產上看,不說是物質文明程度很高、達到了小康,起碼也比大多數人生活水平高不少。但是,一聽他們的談吐,一看他們的做派,怎麼就顯得那麼沒有文明水準了呢!規定了小區內禁止汽車鳴笛,可是總有人不管小區住宅中的嬰兒、老年人、下夜班的、學生是不是正在休息、酣睡或者學習,總是我行我素,喇叭聲聲不絕於耳。小區的道路一般比較窄,只能容一輛車行走。可你看看有的駕車人,人家停車下個人他也按喇叭,人家停車卸點貨他也按喇叭,前面車開的慢點他也按喇叭,路上有行人他也按喇叭,有腳踏車他也按喇叭,好像這小區的道路上什麼都得給我讓路,我開車的就一點都不能耽誤。
我經常換位思考,多替別人著想。在小區裡,我決不按喇叭;遇到行人,我就慢慢地、默默地跟著行人開,行人意識到了,都主動躲到停著的車中間給我讓路,而我,不但不覺得理所當然,還要歉意地朝他們揮揮手;遇到小孩騎著小童車,怯生生地擠在路邊給我讓路,我就用手示意,讓他們照騎不誤,我在後面跟著。您說,這能慢多少呀?! 。說真的,都到自己家的院子裡了,還有什麼急可著的。
有人說了,我按喇叭聲音很短,只是好心的提醒。可是您不覺得,在小區裡,您的喇叭聲就在人家的窗戶底下。
最近,北京有些小區出現了幾起砸車事件,奉勸各位駕車者好自為之,人心換人心嘛。試想,我們在小區裡都禮貌待人,還擔心有人來砸我們的車嗎?!
車展觀車模攻略
――參加2004第八屆北京國際車展觀摩女車模攻略
親愛的網友乙:
很長時間不見,都是因為我最近上了夜大成人教育的課,比較繁忙,沒有時間參加你們的各種FB,其實我心裡也急啊,也想咱們那幫哥們兒啊。“汽車時代”論壇還興旺吧,那些老幫菜還都好吧,見了他們代我問好。
昨天我有機會參觀了“第八屆北京國際車展”,看到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