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院長,負責天下民情,軍情的蒐集匯總。”
“茲任命曹少衛為監察院院長,負責監督帝國各級各部門,各軍團。”
杜劍和曹少衛也是嫡系中的嫡系,打仗的時候他們雖沒有上戰場,可是麾下的情報人員和憲兵,軍法官也是戰鬥的極大保證。
治國與打仗不同,打仗直接就是真刀真槍的浴血廝殺,需要的是悍勇血性。
可是治國卻宛如烹小鮮,需要掌握的是一定的火候,需要一定的技巧。
讓那些戰場上能征善戰的將軍打仗沒問題,讓他們治國的話,估計就夠嗆。
所以在任命七部兩院總長的時候,陳子昂提拔的都是一些識文斷字,對於治理有頗多經驗建樹的人。
雖然他們以前比起能征善戰的將軍而言,名聲不顯,可是現在帝國內部的治理,還是需要他們的。
陳子昂知道知人善任才是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能力,要是放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將軍過來管理政務,不逼瘋對方才怪呢。
在任命了七部兩院走主事人後,旋即又宣佈了三十六司各司司長的任命。
與先前的任命一樣,三十六司的司長也均是從清河軍的各級政務府,軍隊的軍需後勤等部門提拔的人,因為他們才是專業的人才。
這些人以前都是在軍隊的背後默默做支援工作的,功勞無法量化。
陳子昂也沒忘記他們的功勞,所以將他們一個個的提拔起來,掌握了實權。
“朝廷聘請老帥陳儒擔任監督委員會第一任會長。”
七部兩院三十六司任命完畢後,陳子昂又聘請了老帥陳儒擔任監督委員會的會長。
這個監督委員會並不屬於朝廷部門,僅僅是一個監督性的組織,以監督朝廷各部門的履職的情況。
老帥德高望重,由他領銜組成監督委員會,可以起到一個比較好的效果。
在對朝廷各部司和監督委員會任命後,陳子昂又調整了各軍團長以及駐地。
“雷鳴,調任第一軍團長,所部駐大凌行省。”
“周霸,調任第三軍團長,所部駐江南行省。”
“鬍子陽,調任第四軍團長,所部駐河中行省”
“王成,調任第五軍團長,所部駐東部行省。”
“徐勇調任第六軍團長,所部駐清河行省。”
“劉一刀調任第七軍團長,所部駐嶺南行省。”
“董浩升任第八軍團長,所部駐江北行省。”
“王明陽升任第九軍團長,所部駐江南行省。”
“騎兵第一軍團駐五原行省。”
“近衛軍團駐帝都。”
“野戰第二軍團駐雲中行省。”
清河軍各部隊在一系列的戰鬥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山頭。
這一次陳子昂對各部隊的主官調整和各部隊的駐地進行調整,也是為了平抑內部山頭的情況,以避免將領長期率領一支部隊,導致擁兵自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