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任命了朝廷中央各部門的負責人,同時也對各軍團主官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換。
現在眾人剛受到了冊封,正在興頭上,而且調換的時候大多數是平級調換,甚至王明陽,董浩兩人均是升職了。
其中董浩的升職速度是最快的,他是戰爭學院第一期的畢業軍官,軍事理論和實戰經驗都較為豐富。
而且董浩等人當初被選入戰爭學院深造的時候,在遴選的時候,也是選擇的較為年輕的青年軍官。
陳子昂兼任著戰爭學院的院長,可以說董浩等從戰爭學院畢業的軍官,幾乎都可以算是陳子昂的門生。
有了這一層的關係,加之董浩等人在戰場上的優異表現,所以升職的速度比一般的軍官要快了許多。
當週霸,李朗等人當初已經統領大軍作戰的時候,董浩等人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基層軍官。
現在董浩等人已經成長了起來,成為了執掌一個軍團,與李朗等人平起平坐的重將。
這其中既有陳子昂培養青年少壯派軍官,防止軍隊出現指揮斷層的考慮外,也是希望用新生的少壯派青年軍官的力量,制衡那些頂級的功勳重將。
隨著朝廷中央各部門和各軍團的主官調整到位,陳子昂又在吏部總長秦安的協助下,開始對各行省的負責人進行了任命。
在數百年前,遠東境內有三十多個行省,境內囊括了高山,草原,平原,丘陵等多種多樣的地形。
可是前朝當初奪權的時候,硬生生的將一些行省給割讓給了周邊的國家作為一個利益的交換。
與此同時,隨著前朝中後期的腐朽不堪,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區,有好幾個行省也自行的脫離了出去,被沙漠帝國給吞併了一些。
現在陳子昂率領的清河軍推翻了前朝的黑暗腐朽的統治,獲得了各個行省的控制權。
可是現在帝國能夠控制的也就二十四個行省的土地,其中安南行省只是名義上控制而已。
要在短時間內恢復二十多個行省的秩序民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陳子昂對各個行省的設定也是軍政分開,各個行省除了設定三品治安長官管轄境內的軍事力量外,設定三品的政務總長總覽政務。
現在清河軍云溪書院以及原本各政務府的人才,凡是有能力的,幾乎都被任命為了三品,從三品或者四品官員,成為了主政一方的行省,府縣的長官。
而原本起義軍的那些將領,畢竟曾經在義軍聯盟的時候,也幫助清河軍牽制了不少的敵人。
後來大多數都整編成為了清河軍野戰部隊,可是他們的將領陳子昂也對他們進行了安置。
諸如牛耀,魏青等人均被任命為了行省的軍事治安長官,負責一個行省的治安秩序。
當然,他們最終還是要聽從治安軍團長李長青的命令,歸屬李長青直接指揮。
陳子昂以前只是負責軍事方面,將所有的政務全部扔給了秦安等人負責。
現在陳子昂雖然大多數的事務還是扔出去了,可是一品,二品,三品這些高階官吏的任命,他還是要把關的。
特別是即將要離開帝都赴任的那些文官武將要走,陳子昂也要單獨的召見,面授機宜。
所以陳子昂突然的發現,高處不勝寒不說,整天也是忙得夠嗆。
可是作為帝國的皇帝,現在百廢待興,他雖然累一點,卻也只能心裡抱怨一番,也不好說出來。
“工部當前的主要任務是修築兩條帝國公路,以帝都為中心,東到東部行省,西至西部行省,北至大凌行省,南至江南行省。”
在召見工部總長宋智的時候,陳子昂也是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那就是集中力量,修築兩條橫貫南北東西的帝國公路,作為大動脈。
陳子昂修築這兩條南北大動脈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加強帝都對邊境地區的控制。
有了寬敞平坦的大路,那麼軍隊,糧草也就能夠快速的進行調運。
而不會出現現在這個情況,南川,北川行省那邊發生了前朝餘孽反撲的事情,就算是八百里加急,也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傳遞過來。
因為道路不通,通訊落後,導致帝國對很多邊境地區的控制薄弱,一旦出現什麼事情,給帝國反應的時間很少。
這也是為何陳子昂這次在對各軍團駐紮的時候,並沒有將全部的軍隊重兵屯在邊境一線。
而是將近衛軍團,野戰第四軍團,野戰第八軍團等部隊的駐地放在了河中,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