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保��裨悍⒄寡芯恐行慕鶉諮芯克��は謀蠛粲α酥苄〈ǖ墓鄣恪�
“目前的危機絕對不是簡單的經濟週期的異常表現,也不是過去那種區域性性的危機,而是對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各種矛盾積累的一次大清算。”夏斌指出,這場危機是信用膨脹的危機而不是生產過剩的危機。
“美國購買國債意味著其主動放棄國際領導者的責任,意味著美元霸權的結束。”經濟學家*也憤慨地表示,美國正在製造全球通脹,讓全世界為它報銷經濟衰退,美聯儲是在“耍流氓”。
事實上,由於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佈用美元購買國債,嚴重打擊了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美元指數創下了1985年以來的最大單週跌幅。
對於美元地位的反思,中國並不是第一個。聯盟正在悄悄形成,俄羅斯在G20提交的檢討美元作為全球獨大的儲備貨幣地位的提案,獲得金磚四國中其他國家(巴西、印度及中國)的支援,同時韓國及南非也贊成此提案。甚至歐元區的大佬也對美元有意見,歐元區國家把國際金融危機看成是撼動美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核心國家地位的重要機遇。
為人民幣崛起而努力。事實上,人民幣近期的版圖擴張很明顯。金融危機以來,央行先後與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尼等周邊經濟體貨幣當局建立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3年期雙邊本幣互換安排。
中國也在積極推動清邁倡議多邊化,為本地區的經濟金融穩定提供資金支援。在東盟10+3框架下,各方已簽署了17份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1180億美元。其中,人民銀行與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的中央銀行簽署了6份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中方承諾出資額為165億美元。
人民幣要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貨幣,將會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人民幣一定要成為全球貿易可以接觸的貨幣。對此,周小川正在採取有效的步驟,包括鼓勵上海與深圳等五城市人民幣結算試點、雙邊貿易人民幣結算、多國央行的貨幣互換等等。這些都是在區域內來實現人民幣的貿易結算,沒有人民幣貿易結算,就很難有人民幣儲備性存在。
第二個階段,人民幣不僅是一個貿易結算貨幣,還是國際性儲備貨幣之一。從不完全兌換到完全可兌換,是一國匯率機制改革所能實現的,而從可兌換貨幣到國際儲蓄性貨幣,那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對貨幣發行國的宏觀經濟結構和金融體系會帶來全面深刻的影響,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貨幣發行國的資本流動和貿易結構會有明顯變化,金融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要有足夠大的規模,而且結構必須均衡,沒有這些條件,人民幣要作為儲備性貨幣也是不可能的。
從歷史上看,早期的英國和其他歐洲大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以及80年代的韓國和臺灣地區,都是在經濟飛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積累大量順差的時候開始其貨幣國際化的。中國現在正處於類似的階段,確實是將人民幣推出國門的好時機。
但貨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國際經驗來看,金融及外匯市場和制度的改革通常與資本專案自由化同步推進。日本從1970年左右允許外資進入國內證券市場和國內資金投資國際證券市場,1973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到90年代才基本完成資本專案可兌換,其國內的金融改革直至本世紀初仍在進行。韓國1981年放開國內外證券投資,1990年開始匯率制度改革,2002年才完成資本專案下的完全可兌換。這表明,日本和韓國資本專案從開放到基本完成歷時20餘年。
全球失衡的“美元陷阱”
人民幣正陷入一個“美元陷阱”。在人民幣夢想崛起的時候,過去存在美國的儲蓄正被一場陰謀強取豪奪。
北京大學的邁克爾佩蒂斯教授認為世界已被劃分成兩大經濟陣營:一是擁有消費金融和高消費彈性體系的國家,如美國;二是高儲蓄和高投資國家,如中國。西班牙、英國和澳大利亞是美國的迷你版,德國和日本則是當代中國的成熟版。
在兩年前的那個世界,中國可以儲蓄多過投資,並將多餘的儲蓄在美國消化掉,然而這樣一個世界已經消失了。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格曼說,在金融危機的早期,愛說笑的人曾調侃我們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總算趨於公平而平衡了:他們賣給我們有毒的玩具和受汙染的海產品,我們出售給他們欺詐性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