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減稅計劃,包括給私人和企業的減稅。計劃的第二部分是一系列政府支出專案。在2009年1月8日的演講中,奧巴馬反覆強調了這些支出專案的目的就是透過在新能源、節能、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使美國在未來的能源、科技競爭中更有競爭力,創造更多“無法被外包”的工作機會來改善美國人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而這些,更多地被貼上了社會主義的標籤。
“回答說‘是(社會主義者)’,有什麼不對嗎?”《紐約時報》記者在“空軍一號”上這個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讓奧巴馬很是頭疼。奧巴馬當時拒絕回答這個問題,但在一個多小時後,這位總統主動打電話給記者說:“我實在很難相信你們把這個社會主義者的問題,看得那麼認真。”然後澄清說,“介入市場並不代表我個人的意識形態的傾向”。
主動打電話澄清證明奧巴馬很在乎姓“資”姓“社”的標籤。有一種流傳很廣且很有趣的說法是:歐洲大陸已經沒有資本主義了,有的只是*社會主義。英國則是一半對一半,美國才是資本主義的天堂。
這個資本主義天堂在奧巴馬上臺以後已經開始傾斜。政府直接介入市場,奧巴馬,尋求的或許只是一隻會捉老鼠的好貓,根本無暇顧及那是一隻白貓、黑貓還是加菲貓。
90年前的1919年3月,正面對另一場經濟危機的列寧論述了當代資本主義所遭遇的困境,不情願地寫下了這句結語:“那種認為資本主義無法擺脫當前危機的想法是錯誤的。”
儘管美國和歐洲市場在20世紀20年代遇到了很多問題,甚至發生了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可在二戰結束後的漫長時間裡,市場經濟迸發出異乎尋常的活力,令全球經濟在過去60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擴張。
阿瑪蒂亞森認為,今天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