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部分

。在那兒,他買了一麻袋穀子、一箱子土豆、一些魚餅凍、幾件衣服、一雙需要大修的舊鞋,還有幾件別的物品,包括一個雪橇和一個大銅釦子。他一定覺得家裡有人用得上這釦子。別的人都和攤販討價還價,而爸爸卻總是毫無異議地遞上所要的數目,對此盧伯基覺得奇怪。

第二天早晨,當爸爸起床時,盧伯基迅速穿上留在門口的鞋,不料卻發現那雙鞋給他穿太大。他跟著爸爸走出家門,但是這一次只來到鎮子的郊區,便在那兒躲在了一棵樹的後面。他注視著爸爸從眼前消失。他爸爸一次也沒有回過頭看看他王國的繼承人是否跟在後面。

盧伯基轉過身,回頭朝市場跑去。他一整天都在貨攤間走來走去,搞清楚他們每一個人有什麼東西可賣。有些人賣水果蔬菜,另外一些人專門賣傢俱或者家用必需品。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樂意賣他們認為能賺錢的任何東西。他懷著濃厚的興趣觀察著,商人們用不同的技巧來與顧客討價還價:有些人講話霸道,有些人甜言蜜語,幾乎所有的人都對他們貨物的來源說了謊。這討價還價令盧伯基更為激動不已之處在於,他們在操著不同的語言交談。他很快就發現,大多數顧客像他的父親一樣,討價還價的結果對他們不利。下午的時候,他聽得更加仔細,並且開始學會並非他自己語言的一些詞語。

到那天晚上回家時,他有一百個問題要問他媽媽。他第一次發現,有一些問題甚至她也回答不了。對又一個未能回答的問題,她那天晚上最後的評論乾脆就是“你該上學了,小東西”。唯一的問題就是,在杜斯基沒有這麼小的孩子可上的學校。澤爾塔決定,一有機會,她就跟她舅舅談這個問題。畢竟,盧伯基有這樣的好腦子,她的兒子也許最終甚至會當上拉比。

第二天早晨,甚至在他爸爸挪動身子以前,盧伯基就起床了,迅速套上那雙鞋,沒有驚醒他的兄弟姐妹們便爬出了房子。他一路跑到市場,再次開始在貨攤間轉來轉去,注視著商人把貨物陳列出來,為當前的一天做準備。當他們進行易貨貿易時,他傾聽著,並且開始越來越多地聽懂他們所說的話。他也開始明白他媽媽的意思,他媽媽告訴他,他有著一種天賦的語言才能。她不可能知道的是,他有著一種進行易貨貿易的天才。

盧伯基站在那兒著迷地觀察著。某人用一打蠟燭換了一隻雞,另一個人用一個五斗櫥換了兩麻袋土豆。他往前走去,看見有人提出用一隻山羊換一床破舊的毯子,還有人用一車乾柴換了一個床墊。他多麼希望他能買得起那個床墊啊,那床墊比他全家人睡的那個還要寬,還要厚。

每天上午他都會回到市場去。他發現,一名易貨貿易人的技巧不僅僅在於你要賣的貨物,還在於你有能力使顧客認識到他需要這些貨物。他用了沒幾天的時間便意識到,那些用彩色鈔票進行交易的人不僅穿得好,而且還無疑處於較有利的地位,能買到便宜的東西。

報業巨頭(3)

當他爸爸決定該再牽著兩頭母牛去市場時,這個六歲的男孩極其欣然地接管了討價還價的工作。那天晚上,這位小商人領著他爸爸回家。但是在那個喝醉了的人一頭栽倒在床墊上之後,他媽媽只是站在那兒,目不轉睛地看著她兒子放在她面前的那一大堆貨物。

盧伯基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幫助她把貨物分配給其他家庭成員,但卻沒有告訴她,他仍然有一張上面有個“10”字記號的彩色紙。他想搞清楚,他還能用它買到些什麼。

第二天早晨,盧伯基並沒有直接去市場,而是第一次冒險涉足舒爾街,去研究一下他的舅公偶爾訪問的那些商店裡賣些什麼東西。他先後在幾家商店的外面停了下來,那是一家麵包店、一家肉店、一家陶器店、一家服裝店,最後是一家珠寶店——萊斯基先生的商店——這是唯一一家大門上方印有金字的商店。他凝視著一枚陳列在櫥窗中央的胸針。它甚至比他媽媽每年僅在歲首節歲首節,即猶太教歷的新年,在公曆9月、10月之間。佩戴一次的那枚胸針還要美麗。她有一次告訴他,那是一個傳家寶。那天晚上他回到家,在他媽媽做他們那只有一道菜的飯時,他站在爐火邊。他告訴她,那些商店只不過是些前面有窗戶的固定貨攤,而當他將鼻子抵在了窗玻璃上時,他看到,商店內的顧客幾乎全都用一張張的紙買東西,而且並沒試圖與店主討價還價。

第三天,盧伯基又回到舒爾街。他從口袋裡取出那張紙,研究了一會兒。他仍然不知道,別人會用什麼東西來換這張紙。他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透過各個櫥窗目不轉睛地看著,然後充滿自信地闊步走進麵包店,把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