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了! 1933年9月26日,皮爾龐特匪幫逃走了! 但此時,迪林傑卻被送回了監獄。在他去看一個女朋友時,警察抓住了他。10月12日,皮爾龐特匪幫衝進了俄亥俄州萊馬市監獄,打死了行政司法長官,救出了迪林傑。從那以後,他們開始大肆搶劫銀行。約翰·迪林傑的故事真正開始了。 雖然在這個匪幫裡,哈里·皮爾龐特是無可爭議的首領,但迪林傑卻更加引起公眾的注意:他頭戴一頂時髦的白色平頂草帽,和出納員與顧客談笑風生,即使附近有一道敞開的門,他也還是像運動員一樣一躍跳過出納員身邊的隔欄,這已成為他個人的象徵。迪林傑匪幫叱吒風雲,整個中西部都成了他們的狩獵場。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威斯康星州、南達科他州和特拉華州的銀行全部被他們搶了個遍!他們搶劫銀行,襲擊警察的武器庫,活動範圍從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直至西南部的亞利桑那州!他們逍遙法外,成為全國聞名的人物! 在印第安納州作案時,迪林傑又一次被警方逮捕入獄。新聞界和地方政界人物把押解迪林傑到印第安納州克朗波因特市監獄變成了一次狂歡活動! 但他令人難以置信地用一把木製假槍挾持了看守,成功逃走! 這時候,聯邦調查局也已經參與了追捕,有兩次差點逮到迪林傑,但還是眼睜睜地看著他遛掉了。 聯邦調查局兩名特工查到迪林傑在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市的一座公寓養傷。 特工們走上前敲門。 迪林傑的女朋友開了門,並且在門廳裡盡力敷衍聯邦調查局特工。 迪林傑乘機抓起一把槍,從驚恐的特工人員中殺出一條血路。 第二次,聯邦調查局對迪林傑的家庭農場進行了監視。迪林傑再次用計騙過了FBI特工,當特工們在外邊監視的時候,他早就從警戒人員身邊溜走和家人團聚去了。 後來,聯邦調查局終於得到了一個它一直期盼的線索。 1934年4月底,有人向聯邦調查局告密,迪林傑等一幫匪徒藏在威斯康星州北部小波西米亞的一個旅遊勝地。聯邦調查局芝加哥辦事處主任帕維斯緊急制定了一項作戰計劃,帶同大批特工去了小波西米亞。局長埃德加·胡佛做好了向新聞界釋出好訊息的準備。 迪林傑在一家小旅館開懷暢飲,特工人員穿過旅館附近的矮樹叢向迪林傑逼近。 慌亂的特工瞎碰亂撞,發出了聲響。旅館的看門狗吠叫起來,電燈一下子全都亮了。 迪林傑一夥亮出武器與聯邦調查局特工短兵相接,一陣槍戰。  
捕獲〃一號公敵〃約翰·迪林傑(2)
來不及離開旅館的旅客們糟了秧:一名客人被打死,另兩名受了重傷。迪林傑匪幫的一個罪惡的新成員……〃娃娃臉〃納爾遜從小屋裡用機槍向樹林裡猛烈地掃射。屋外一片混亂!四面八方都是槍聲,狗在狂吠,受傷者在痛苦地叫喊!特工們被灌木叢和鐵絲網掛住了…… 此時,迪林傑及其匪幫已經從小屋後面溜了出去,消失在黑暗之中。 一名特工被打死,另一名負傷。 記者們沒能從局長鬍佛那兒聽到好的訊息。聯邦調查局大大蒙羞! 為了樹立聯邦調查局戰無不勝的公眾形象,就必須儘早把迪林傑捉拿歸案。於是,約翰·迪林傑被列為〃一號公敵〃,聯邦調查局向全國發了通緝令。 印第安納州警察局的迪林傑緝捕隊已經聲言一見到迪林傑就開槍。聯邦調查局只有打死迪林傑才能挽救自己的聲望。助理司法部長約瑟夫·基南〃憤怒地捶打桌子〃併發誓說,〃我不知道我們將在哪裡或何時抓到迪林傑,但我們一定要抓住他!〃 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派賽穆爾·考利巡官帶著一支特別緝捕隊去加強帕維斯領導的芝加哥辦事處。胡佛命令考利:〃盯住迪林傑。哪兒有線索就到哪兒去。逮捕與他哪怕有過很淺關係的每一個人。如果能夠的話,就活捉他。〃 迪林傑也許是由於過多地使聯邦調查局蒙羞而簽署了自己的死刑令。 1934年7月21日,一個名叫安娜·賽奇的女人打通了帕維斯的電話。 她是印第安納州一家妓院的鴇母,當時政府正準備以傷風敗俗的罪名把她驅逐回其故國羅馬尼亞。如果政府答應停止進行這一法律程式,作為回報,她願意交出妓院的一個常客……她的朋友約翰·迪林傑。 帕維斯和賽穆爾·考利欣喜萬分,急忙答應一定會盡力幫她的忙,並很快組織了一個精幹的小分隊。 22日晚上,他們接到了安娜·賽奇的電話通訊,迪林傑將要和賽奇一起去芝加哥市奧格拉夫劇院看電影,他們約定在附近設下埋伏,屆時賽奇將穿一套紅色衣服作為標記。帕維斯反覆叮囑手下人:〃先生們,你們知道約翰·迪林傑的特徵。如果我們發現他而讓他逃脫了,對於我們聯邦調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