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米齙摹T謐鋈魏喂ぷ韉氖焙潁�頤嵌莢誆歡系摹�

反思、檢討我們是否偏離了大學的理念,我們是不是在與時俱進。因為一般來說,知識分子最具有創新精神,但也是最保守的。他們樹立了一定的權威之後,就會開始變得非常的保守以維護自己的學術權威。所以才要求大學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迎接挑戰。

比如北大現在的改革,可以理解為北大的一種不斷的自我反思,我們這樣做是因為覺得現有的體制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我們大學的理念,或者說沒有能力實現我們為人類創造知識財富這樣一個歷史的重任。所以我們要改革,要使得我們的教授變的更優秀。大學不是一個給人提供鐵飯碗的地方,而是提供給那些最具有思想、最具有開創精神的人去創造的地方。改革是我們的反思。歐洲的大學現在也在改革。現在許多古老的大學都落後了,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反思精神,一直髮展到今天,他們感到有危機了,所以就在歐洲掀起了當前大學改革的浪潮。

這裡需要提及一下校辦企業的問題。在中國的大學裡面有好多校辦產業,北大清華都有非常出名的上市公司。我們也在反思,校辦產業是不是我們大學應該做的工作?是不是與我們的理念相一致?企業生活在市場當中,大學捲入商業活動經常有可能偏離我們大學的目標。我想校辦產業可能是不利於我們實現大學理念的一個東西,但是當時在某一種特殊條件的誘惑下,大家都願意去辦公司,特別是能搞到上市指標的話,可能會有財政上的好處。可是它與我們的大學理念衝突太大了,所以我們要改革它。

同樣,我們的企業也要不斷地反思和創新。像柯林斯和波拉斯講到的:“即使高瞻遠矚的公司也經常會發現,要維持和遵行自己的理念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有太多的誘惑。

通用電器公司在五六十年代招標的時候曾做過一些違反倫理和法律的事情,就是非常著名的投標舞弊案;寶潔公司也曾經出現過違反它自己津津樂道的“尊重個人”的價值觀的事情,透過非正常的手段獲取員工的電話和地址等等。對於我們中國企業來講,許多企業本身就沒有理念,他們只是在想著賺錢。有的企業即使有了理念了,也還是要不斷的審視和反思:我們哪些東西偏離了這個理念。其實我們許多個人也是這樣。有些大學教授也存在這些問題:在某一種誘惑下他可能更多地追求他的商業利益,如過多地做諮詢,而不是把時間和精力投入研究工作中。所以從每一個人做起都應該不斷地反思,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是不是違反了我們的理念。

總結起來,從大學的角度看企業能給我們帶來五個方面的啟發。第一是擁有最忠實的客戶和品牌的關係;如果你想得到像大學這樣最忠實的客戶(我覺得是不可能的,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又是可能的),那麼你要使客戶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你的產品。如果企業做到這一點,那麼你的品牌就做到極致了。當你的客戶本身願意幫助你去發展的時候,你這個企業就不會有太多的擔憂。第二就是有一個維持這個組織持續生存發展的理念。這個理念不是說賺錢,也不是說隨時都在變化,而是一個更遠大的目標,是要為人類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第三是要有一個為理念獻身的團隊。第四點是要使這種理念變成每一個人的行為,就是要有一個很好的組織文化。第五點是要不斷地反思自己。

最後我提供一個龜與兔的例子來說明基業長青的問題。龜兔賽跑在我們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過去我們通常的理解是在於兔子跑的快還是烏龜跑的快的問題。如果兔子驕傲了,烏龜就會超過兔子了。我現在更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究竟是兔子活得長還是烏龜活的長。一時的快或是一時的慢,意義是不大的。對於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你究竟能夠活多長。如果你僅僅追求一個發展速度,可能並不是企業持久生存的一個最好的手段。其實我們發現,在過去十年之中,大量倒閉的垮了的公司,都是年增長率超過100%的這些公司。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現象,長得慢的東西死得也慢,長得快的東西死得也快。現在我們總說雞肉不好吃豬肉不好吃,為什麼?因為長得太快了。我想這對我們的企業也是有啟發的。我們要做得紮實一點,不能追求短期內兼併了多少個企業,資產已經達到多少,已經佔領了多少個行業等等;而應該關注企業的所有行為是不是在非常具有生命力的理念的指導下做的,企業的每一部分是不是很好地融入到一個很好的文化整體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擴張再大發展再快也會很快死亡。大學就是這樣,做的很慢,但是一旦做成之後要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