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作。我想這是我們在招人當中需要非常注意的問題。如果招來的人與企業的理念不是相符的,那麼這個企業就不可能真正持續的發展。這裡要特別提到柳傳志講的一句話:“一個企業,尤其是在高層裡面,一定要找到那些把企業當作生命來做的人,如果不是這樣一些人的話,這個企業是不可能長期發展的。”柳傳志的公司十分看重責任心,上進心和事業心。可是對企業的低層來講,對於普通的員工來講,只要有責任心就可以了;對中層來講,員工需要有上進心;對高層來講,最重要的是員工的事業心,即真正把企業當作一個事業來做,而不僅僅是當作賺錢和謀生的手段。

像我剛才所說,大學有高度的流動性,所以以外部市場為主;而企業不能以外部市場為主,企業是以內部市場為主的。為什麼企業應該以內部市場為主呢?我在後邊就會講到,因為企業文化首先是在他們內部形成的,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大學稍有不同,大學的每一個教授在市場上都是有價碼的。一個優秀的教授,他出版書、發表論文,他的價碼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而我們企業賣的產品——比如我用的電腦——我只知道這是戴爾的電腦,但是究竟是戴爾(公司)裡面誰生產的我並不知道,這就跟大學不一樣。所以我要再強調一下,企業用人要以內部市場為主。一個企業的中高層,如果大量的從外部引進的話,只能說明這個企業還沒有到一個比較健康成熟的階段。

7。4 優秀的組織文化

優秀的組織文化

第四點,組織文化對組織的發展很重要。我們靠什麼促使那些有抱負的人能夠持續地為這個組織奮鬥,這就涉及到企業文化。我們現在經常講,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為什麼說企業文化是核心競爭力呢?因為文化是其他的企業不容易學到的東西,即使要學也要花很長的時間,所以才有它的獨特性。

文化是一種規則,非正式規則,需要文化是因為在企業管理和經營當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我們都沒有辦法用明確的制度去規定它,而只能在情況發生之後再來決定如何做。

文化是一種信念,一種文化要起作用,首先要使組織成員相信它。

文化更是一種行為,如果文化僅僅停留在一種口號上,那麼這種文化是不會起什麼作用的。

文化是一種行為,就是要真正的落實到我們企業的管理和行動當中來。比如說一個企業以客戶滿意為第一,就必須落實到每個人的行動中。假如說我賣一個產品,在賣給客戶之前我發現產品有質量問題,可是客戶不知道。我可以賣給他,拿了錢就走;或者我也可以告訴他產品有質量問題,今天不能賣給他。應該選擇哪一種,這是員工的行為,但依賴於他選擇哪一種決策之後他的老闆怎麼對待他。如果他把產品的缺點告訴客戶,不出售這個產品,而他的老闆因此表揚他,這就是企業的文化。如果他的老闆批評他,我想這個員工可能是不會那樣去做的。所以說文化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種口號。

對一個大學來說,文化同樣是非常重要的。以北大為例,我們來看大學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北大具有105年的歷史,北大文化是蔡元培開創的。我們把它可以歸結為這樣幾句話:第一是思想自由;第二是相容幷包;第三是追求卓越。

思想自由是各種命題、理論、信念、事實都應該受到挑戰和得到檢驗,這是每一個學者的責任,而且這在北大確實已經成為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除了文革期間之外。假如我們A教授發表了一篇文章,B教授如果控告他說這篇文章有政治錯誤,那麼我想B教授會受到學校大部分其他教授的鄙視。所以北大很少這樣的人,這就是北大文化。思想自由成為我們的一種信仰,因為只有思想自由了我們才敢於探索,才能夠完成我們的大學理念,就是為人類創造知識。如果沒有思想自由,每個人每說一句話或是寫一篇文章都要按照既定的框框去做,這就是扼殺創造力,而不是鼓勵創新,這樣就不可能完成我們大學的理念。

第二是相容幷包。北大是可以容納各種不同的流派、學派的地方。兩個具有完全相反的思想的人——像五四期間,辜鴻銘是最保守的,胡適、陳獨秀是最激進的——他們都可以放在一起,這才是北大。因為只有不同的觀點都可以被包容的時候,這個大學才不會走偏路,才能夠真正的不被一種帶有偏見的或是某種主導性的意識形態和思潮所壓制,這是北大的風格。

還有一點:追求卓越。北大應該是永遠追求最好的;不僅是最好,還要追求更好。如果是一個經濟學教授,那就應該是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