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謀求他們的幸福。
在我看來,西漢初年,尊崇黃老之術,實行無為而治,是很有道理的。
無為而治,不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而是不擾民,不以自己的主觀意志辦事,遵循大千世界的客觀規律,尊重人的個性,有所為有所不為,以人為本,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是為管理最高境界。
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是沒有止境的,只要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國富民強的夢想,難道還會遙遠嗎?
為了開鑿千里大運河,公元605年,楊廣號召全國進入大建設時期,下令徵發江南、淮北等地百姓100餘萬人,開挖了一條從洛陽西苑到今天江蘇淮安的運河,名為通濟渠;同年,又徵發淮南百姓10多萬人,疏通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修的邗溝。
在其後的五年裡,楊廣又先後兩次徵發民工,開通兩條運河。一條是從洛陽黃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地區的永濟渠;另一條,是從京口到餘杭,也就是今天江蘇鎮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後,楊廣把這四條運河,嘩啦啦,全部連線起來。至此,全長4000多里,貫通南北,溝通五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就開挖成功了。
這條大運河,與秦始皇的萬里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兩項大工程。它對於中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以及祖國的統一,都起著積極的作用。
可是,這麼大的“形象工程”,是楊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大表演,是用犧牲民力的代價換取來的。這種急暴的方法和不顧民眾死活的政策,不但耗費了國家的大量財富,而且直接地導致了隋王朝的滅亡。
更混賬的還在後頭,楊廣還幹了哪些荒唐事呢?
晚唐詩人皮日休,作了一首《汴河懷古》的小詩,詩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皮日休說楊廣開了運河,要是沒有巡遊浪費一事,功勞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可是,歷代的詩詞和評論,還是批評的多,表揚的少。公道自在人心,一句話: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更要命的是,運河開通了,楊廣要乾的大事業,便是三巡江都和三徵高麗。
為什麼要三巡江都,三徵高麗呢?
兩腳羊
楊廣三巡江都,搞公費旅遊,除了耀武揚威之外,還有另外的想法:他想經營江南。運河開通之前,中國的經濟重心,主要是在北方,隨著江南逐漸成為經濟中心後,經營江南的偉大任務,就成了當務之急。
楊廣下江都的排場,可比後來乾隆下江南要氣派多了——他造了許多華麗無比的豪華龍舟,還有各色大小船隻數萬艘,都貼上五光十色的好名字,另外徵發8萬多名縴夫,免費拉縴。
楊廣自己坐在不可一世的大龍舟上,摟著一大堆美女,大唱卡拉OK,時不時擠眉弄眼,暗送秋波——拉拉手,親親嘴,拍拍大腿,打情罵俏,搞得回味無窮。
楊廣的龍舟,就像今天的世界級超豪華遊輪。我們現在端午節也賽龍舟,不過與他的“寶貝”一比,那絕對不是一個重量級,就如同拿一隻螞蟻去比一頭大象,如果非要區分一下,只有四個字最合適:天壤之別。
他的龍舟,簡直就是一座座移動的水上宮殿,裝飾得富麗堂皇,不知耗費了多少人的心血。史載:“龍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飾以金玉,下重內侍處之。”可見這龍舟是何等地奢華!
楊廣只管自己醉生夢死,他哪裡知道咱老百姓的苦啊。每過一個州縣,他便令方圓500裡內的居民,都要獻上好吃好喝的。吃不完的美食,就順手挖一個大坑,全部當垃圾填埋掉——大肆浪費,人為製造垃圾,恐怕後來的公款大吃大喝,也難與之相“媲美”。
人是要吃飯的,而咱老百姓,卻嚼著樹皮,吃著草根和觀音土,實在活不下去,就吃人。史書記載:“民外為盜賊所掠,內為郡縣所賦,生計無遺,加之饑饉無食,民始採樹皮葉,或搗葉為末,或煮土而食之,諸物皆盡,乃自相食。”
“乃自相食”,就是吃人的意思。吃人這種事,現在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但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是###和戰爭年代,人骨為柴、烹煮人肉的慘事,是時常發生的。在清朝同治年間,仍有人吃人的慘劇發生。
有一本叫《雞肋編》的書,是宋代文人莊綽寫的,書中記載了北宋末年的“人肉行情”,說是人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