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業的同一時間,執教於河海大學的人民教師周海江,辭去教師職位,到父親前途未卜的企業和他一起創業,而被媒體報道為“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個辭職的大學教員”。
年底,大學教師的周海江接到父親周耀庭的口信,要他辭去工作,回家幫忙打理無錫港下鎮的針織廠,“我特別需要你回來,我們廠裡直到1987年,都沒有一個大學生。你要是回來了,可以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回到四年前,鄉政府將行將倒閉的“港下針織廠”扔給了“生產大隊”專管工業的大隊長周耀庭。周隊長接手時,工廠基本上停產,庫存堆積如山。廠信譽不好,周耀庭寫個人擔保書給銀行,貸到6500元,夠買一噸棉紗。廠欠錢太多,好難才找到一家不欠錢的染色廠,染完後剛把布裝上船,對方財務追出來,說染色費沒有付,把布全搬了回去。工人們看到空船回來,一片絕望。周耀庭親自率眾到各鄉鎮擺地攤,挑著上百斤的內衣走村串巷……集資籌款,到上海請“星期天工程師”,4個月,針織廠活了——這就是周海江所描繪的創業期的周耀庭。
聽說周海江辭職,他的母親大發雷霆。周家共有子女三個,周海江是家中長子。因為家境貧困,三個孩子中只能供一人上大學。周海江成績最好,弟弟妹妹主動把機會讓給了哥哥。周海江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考上深圳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河海大學當教師,跳出龍門的他成為全家人的驕傲與希望。如今又回來,他的母親怎麼也想不明白。同樣,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的周海江老師,回到鄉鎮企業工作,無疑承受著巨大的落差,何況還從工人做起。車間工人、厂部辦公室秘書、車間主任、計劃科長……五年後,周海江成為紅豆集團國際發展公司的總經理。
1987:拉開狂歡的序幕(10)
畢竟大學畢業,又當過高校老師,周海江視野確實比父親要遠。在80年代末,許多企業連商標都沒有,更不要說創品牌時,周海江力排眾議,拿出工廠全年利潤160萬元,在電視臺做廣告。實踐證明,160萬產生的效果比現在個億還好,產品銷路拓展,紅豆品牌成為首批“中國馳名商標”。
《崑崙》第5期,刊登了畢淑敏中篇小說《送你一條紅地毯》:一個優哉遊哉的家庭,遭到了地震般的襲擊。門第的溝坎,官家的尊貴,居高臨下的優越,無可奈何的虛榮,在經濟體制改革與商品經濟生活的變化中重新選擇、調整和變異,最終須臾間被打得七零八落。人生的價值,奮鬥的目標,在金錢的煉獄中翻滾重鑄。
透過小說,是改革的社會在陣痛中的洗禮、召喚、蛻變與塑就——這扇無法躲避八面來風的視窗,帶來了錯綜複雜的思考。
年度延伸人物:華為BOSS任正非
華為在國際市場上勢不可擋的攻擊性,以及由此帶來的成功,為任正非贏得了西方媒體的尊敬。事實上在此之前,為人低調、從不走向幕前的任正非,已經被視為中國通訊裝置製造領域的神秘“教父”。
——《世界經理人》“15年對中國管理影響最大的15人”的評語
《藍血企業》一書指出,“世界上偉大企業的締造者大概三分之一出身軍隊、三分之一是虔誠的信徒、三分之一是技術天才。”華為的締造者任正非,就屬於第一個三分之一——出身軍隊。有人把出身軍人的企業家稱為藍血企業家,任正非這位藍血企業家創造了“華為的崛起,是外國跨國公司的災難”的奇蹟。
“華為就是任正非,而任正非就是華為。”一句話足見任正非與華為這個讓國際巨頭頭疼的中國企業的淵源。
1987年,43歲的退役解放軍團級幹部任正非,以2萬元人民幣的資創辦了不起眼的小公司——華為。最初兩年,華為憑藉代銷香港公司的程控交換機淘得了第一桶金,有了活下來的機會。
已有了一定積累的華為,不甘為他人作嫁衣裳,決定走一條“與狼共舞”的自主研發之路。任正非看到了新的市場盲點——國內程控交換技術的匱乏。從1992年開始,任正非孤注一擲研製C&C08交換機,三年後,第一臺程控交換機誕生。這意味著華為在國內通訊市場已有了佔有一席之地的資本。
可是,剛剛緩過第一口氣的華為,又一腳陷進了“前有狼,後有虎”的生存夾縫中,國內市場出現惡性競爭,國外競爭對手在國門口虎視眈眈。任正非感慨萬千,“華為成立之初十分幼稚,選擇通訊產品,沒想到一誕生就在自家門口碰上了國際競爭,競爭對手是擁有數百億美元資產的世界著名公司。要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