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構入股同一中資銀行的比例不得超過25%—事實上,參股銀行是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捷徑,進入之後,由於參股許可權制和銀行業加入WTO承諾允許外資建立境內機構,外資必然走向獨資之路。國人只能眼睜睜坐視境外投資者在短期內因股價大漲而得利,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

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在改制重組階段都引進了海外戰略投資者,這些海外戰略投資者以比淨資產稍高的價格,獲得了三大銀行的“原始股”。按股票市場的價格,短短12個月內,增值150% 以上。

以建設銀行作為解剖的麻雀大小正合適。2008年5月27日,建設銀行釋出公告,美國銀行將行使認購期權,在6月5日前向中央匯金公司購入60億股H股,交易價格是每股港元,而建設銀行H股當日收盤價為每股港元,折價率高達。

美國銀行大獲其利是不可否認的事實。2005年6月17日,建設銀行與美國銀行訂立投資協議及戰略性協助協議,獲9%股權;同年8月29日,作為建設銀行大股東的匯金公司又與美國銀行訂立股份及期權收購協議,再獲最高股權。美國銀行持有建設銀行億股的成本不超過240億港元,以2008年8月每股港元的價值計算,這部分股權市值為1 282億港元,在股權投資上美國銀行賬面贏利為1 042億港元。2008年5月28日,根據協議,美國銀行透過增持匯金轉讓的建設銀行股份至,達到銀監會規定的單個外資行不能超過20%的持股上限,理論上可以增持的股份達到億股,按照建設銀行每股港元的市價,美國銀行當天就獲利超過250億港元。而美國銀行最初以港元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