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銀行總體資本充足率又降至5%以下,不良貸款總量到2003年3月仍高達2%。決策者認識到,僅透過內部管理機制轉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動大手術。
據《財經》雜誌統計,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年中,為關閉清理各類金融機構以及國有銀行改革,中國人民銀行已經發放了約萬億元的央行再貸款。這一數字尚不含對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及工商銀行共600億美元外匯注資,以及為推進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所將發行的1 680億元央行票據—這兩筆資金並非以央行再貸款的形式出現,但均屬為金融穩定所支付的成本。
其中兩筆最大的投入一是始自1999年的第一次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剝離。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共收購了萬億元不良資產。其中,華融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從中國工商銀行收購了4 077億元不良資產,其資金來源為央行再貸款947億元,以及向工商銀行發行3 130億元10年期債券,利率均為;長城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從農業銀行收購了3 458億元不良資產,資金全部來自央行再貸款;東方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從中國銀行收購了2 672億元不良資產,其中來自央行的再貸款為1 162億元;信達不良資產管理公司1999年收購了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3 500億元不良貸款,資金來源為發行債券3 470億元及央行再貸款30億元。2000年到2001年間,信達又借了445億元央行再貸款收購了央行、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的445億元不良貸款,總計申請再貸款數額為474億元。央行發放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用於剝離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再貸款達到萬億元,應屬央行再貸款中最大的一部分。總計而言,在第一次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剝離中,央行總計向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發行再貸款6 041億元。
雖然是低息貸款,不過有貸款之名而無貸款之實。當時獲得的再貸款沒有期限,每年籤合同,後來改成每季度籤合同。資產管理公司向國有銀行發行債券,支付銀行的利息都困難,支付央行再貸款利息很少。這筆貸款最終只能依靠財政核銷,由納稅人買單。
第二筆大投入是第二輪不良資產剝離,2004年6月30日,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向央行貸款1 億元,為期5年,用於收購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可疑類貸款(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剝離2 787億元可疑類貸款,交通銀行剝離414億元可疑類貸款,總計3 201億元)。
2004年6月27日,工商銀行將4 590億元可疑類貸款轉讓給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四家公司按照100%名義價格,獲得5年期4 590億元央行再貸款。但是按照實際中標價格—平均轉讓價格為資產面值的—償還本息,超過中標價格部分由人民銀行停息掛賬。二次剝離的不良資產處置屬於商業性收購,再貸款期限均為5年,年利率;加上二次剝離的總計6?195億元央行再貸款,央行為國有銀行改革發放的再貸款達到12 236億元。
不止上述剝離貸款,從1998年起央行開始關閉金融機構,共耗資1 411億元。據《2002年中國金融年鑑》資料顯示,1997年到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採取撤銷、解散、關閉、破產等辦法,對427家嚴重違法違規經營、資不抵債、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的中小金融機構以及28 588家農村基金會實施市場退出。2001年,透過更名、合併重組、商業銀行購併、組建城市商業銀行、撤銷等方式,處置城市信用社766家。始自1998年全國範圍的信託業整頓中,239家信託投資公司最終只保留60餘家。
為了兌付金融機構債務,26個省區市以財政擔保借了1 411億元央行再貸款。由於金融機構清理資產困難重重,清償率很低,地方金融風險在很大程度上轉化為地方財政負擔。尤其是在一些貧困的鄉鎮,借款總額是其年財政收入的數倍,出現財政赤字在所難免。據悉,2002年上半年,有19個省(區)不同程度存在欠還本息的問題,佔借款地區總數的。這筆再貸款絕大部分不了了之,成為改革的沉沒成本。
另一筆支出來自於證券機構,從2002年開始,央行為證券公司關閉管理費用買單,發行了數百億再貸款。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不良資產回收率20%?(1)
從理論上來說,央行發放再貸款,不良資產管理公司打包收購銀行不良資產,透過不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