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深發展獲取差價的關鍵一步。通用電氣高溢價參股,開啟了深發展的附屬資本補充通道,對深發展提高資本充足率將發揮重要的槓桿效應;二是深發展撇開股改,謀求的就是特批,即透過公關讓有關權力部門對深發展的融資網開一面。深發展的實際控制者新橋作為股權基金,進入公司想的就是改良後退出,絕不會作出炒股炒成股東的傻事。
通用電氣入股特批事項需要取得銀監會和商務部的批准,耐人尋味的是銀監會和央行的態度。據報道,參與交易的知情人士表示,根據事前的溝通,銀監會對於深發展的定向募資表示贊同和支援。這一說法似乎不是空穴來風,這從有關官員對於引入外資與國際先進管理理念的一再首肯就可見一斑。而單偉建也默契地一再對中國銀行業的管理水平的提升速度與銀監會、央行的管理方法表示肯定。支援股改的人士擔心,有關部門真要拋棄市場公平這一大原則,為深發展(實則是新橋)特事特辦?
股改這一最重要的任務壓倒了一切。新橋最終沒能引入通用電氣,建立在股改之前的退出設想步驟完全錯誤,截至2009年3月,新橋還在控股股東的位置上。單偉建“軍團”的高調沒有讓一心推進股改的政府部門違背市場原則與行政原則,否則特事特辦的公關將成為市場運作常態,而市場環境的敗壞則指日可待。
瞭解國內外最具勢力的兩股力量的打壓,才能明瞭當時管理層為何強行推進股改,為什麼證監會主席尚福林2005年5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出“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絕之語。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洗不掉的“原罪”(1)
房地產業是幫助中國經濟走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功臣”之一,曾經讓數億中國居民實現了購房自由的夢想,但勝利絃歌餘音未絕,房地產業很快就成為市場經濟原罪淵藪,成為社會各界萬箭齊集的靶子,絕望地收穫壟斷、暴利、民意對立等等跳蚤。一個本應中性的產業淪為*的聚集地、社會不滿情緒的宣洩口以及社會貧富兩極對立的活寫照,更變成官方統計資料和政策信用的試金石。
1998年房改種下投機基因
房地產與教育市場化、醫療市場化一樣,成為中國市場化失敗的典型行業。房地產背後糾纏的壟斷基因,存在的利益輸送,在決策之時的投機取向,與教育、醫療行業毫無區別,如果說教育、醫療是公共資源濫用下的偽市場化,房地產業則是一級土地市場壟斷下的偽市場化。從房地產到教育、醫療,三大產業的市場化走過了同樣的投機之路,在2004年、2005年以後,同樣面臨再次轉型的痛苦抉擇。
房地產市場化全國性的急劇膨脹始於1998年開始實行的房地產改革。這並不能證明房改是錯的,但在房改中深植下的投機基因大錯特錯。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房改之年恰逢中國經濟緊縮之年,需要拉動內需之年。反過來也可以說,如果亞洲金融危機,沒有拉動內需這把火,中國房地產改革的全面市場化不知道會拖到何時。1997年、1998年,東亞與俄羅斯金融危機相繼爆發,亞洲深受其害,中國為兌現維持人民幣匯率不變的承諾,導致出口受到衝擊,必須靠擴大內需、提振經濟來渡過難關。
與2008年的經濟週期不同,1998年經濟緊縮週期時政府沒有能力推出大規模的刺激計劃。1997年以前連續5年我國GDP增長保持在10%以上,1997年GDP同比增幅為,但當時並未實行分稅制,中央政府財力不足—1993~1998年間,國家財政收支增幅下降,1997年基本上實現財政收支平衡,1998年出現財政赤字—這讓政府無法像2008年經濟週期時一樣大規模地推出積極財政政策。
房地產、教育、醫療市場化並未啟動,離強大的民意反彈還是很遙遠的事,房地產起到了拉動內需、增加投資的扛鼎作用。1995~1998年間,固定資產年度投資總量在2萬億~3萬億元徘徊,增長比較穩定,維持在10%上下。在政府大規模發行國債後,固定資產投資於2001年起開始快速增長,2003年投資總額達到萬億元,增幅高達。房地產投資和製造業投資佔到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50%以上。199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而到了2007年這一數字達到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1997年扣除土地購置費後的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07年提高到。房地產開發投資對GDP增長的間接貢獻更大,房地產開發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