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手下的人建議他說:“老總呀,我們開一個養殖場吧!我發現給我們供應豬肉的廠家賺了很多錢!”老總一想,對啊!肥水不流外人田,於是他就開了養殖場。
養殖場剛開起來後,又發現屠宰場靠他們賺了很多錢。於是又開始開屠宰場。
開了屠宰場,又發現給他們供應腸衣和包裝箱子的廠家賺到很多錢。於是又開了包裝廠。然後又發現給他們運貨的運輸公司很賺錢……
結果剛把運輸公司搞好,員工報告說:“老總,咱們的火腿腸賣不動了!”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一下子全倒了!因為現金流斷掉了,而現金流就是企業的血液!
健力寶也是這樣,本來它的定位是“中國運動飲料第一品牌”,做得很好,都賣到美國和歐洲去了。健力寶現在還能看到嗎?找不著了,因為它又去做其他飲料了,把原來的品牌稀釋掉了。
其實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延伸不當導致品牌弱化是企業倒閉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做品牌延伸的時候,一定要吸取這些“血的教訓”!
定位是戰略的起點,也是戰略的終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和國際競爭的加劇,“戰略”一詞被我們越來越多地提到。戰略的種類也如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拾:競爭戰略、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融資戰略、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
一些企業家不禁抱怨道:要做大、做強自己的企業就這麼難嗎?我又不是MBA,到哪裡去搞清楚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戰略都是什麼意思!
那些所謂的管理學家們弄了這麼多“戰略”出來,可是“戰略”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戰略”這個詞被濫用的程度,比“定位”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定義林林總總,其學派五花八門,而且大師們相互攻詰,令人無所適從。
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譽的管理學大師,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他的《戰略性計劃的沉浮》一書中,介紹了孫子、克勞塞維茨和邁克爾·波特,卻一個字也沒提到“定位之父”里斯和特勞特。
這並不奇怪,英國人託尼·格倫迪在《大師論戰略》這本書裡提到了包括自己在內的40多位大師關於“戰略”的論述,卻同樣沒有提及里斯和特勞特。
大概在這些“學院派”的學者們看來,里斯和特勞特搞的是營銷,而他們搞的是“戰略”,戰略能從營銷裡面學到的東西實在太少了。
反過來,另一個英國人所寫的《大師論營銷》中,邁克爾·波特等戰略大師又現身了,似乎營銷要從戰略那裡接受指導。戰略真的比營銷高一個層次嗎?
讓我們聽聽被譽為“營銷學上的哲學大師”的現代營銷學奠基人西奧多·萊維特是怎麼談戰略的吧:
營銷哲學大師——西奧多·萊維特
“一個無可辯駁的真理,那就是沒有哪一項有效的公司戰略不是以營銷為導向的,不是最終要遵循下面這條永恆的規則——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和留住顧客。按照這種思想,沒有哪一項公司戰略從根本上說不是一項營銷戰略。”
萊維特的這篇文章《市場營銷與企業的目的》發表於1977年。戰略大師們顯然對它不屑一顧,後來的里斯和特勞特的一系列著作被忽略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然而,哪一位戰略大師能否認這一點呢:戰略的成與敗是由顧客決定的——慢!有人會說戰略的最終結果是由執行人員決定的。聽起來有理,可它的前提是,這個戰略必須是高明的!
現實當中的許多情況是,由企業管理層制定的戰略,本身就是“沒有任何戰略性可言”的!執行問題的根源,往往出在戰略上。糟糕的戰略,讓再有能力的人去執行也是很難奏效的;一個好的戰略,庸才都可以執行好!
所有戰略是否成功,歸根結底在於顧客對你的品牌具有何種認知。如果你的品牌沒有在顧客大腦裡佔據有利位置,成為顧客在某一方面的優先選擇,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被證明是毫無意義的!
反之,正確的戰略能契合顧客的認知,很快就會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執行人員也會受到鼓舞,從而帶來更多的成功。
因此,從顧客的角度來看,戰略實際上分為兩種:心智的戰略和非心智的戰略。“得人心者得天下”,建立在顧客心智基礎上的戰略就是打“人民戰爭”,得道多助,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企業經營方式。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