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法漸漸加深了我對春的印象。

有聲檔案篇

兒時的蹦蹦跳跳打打鬧鬧已遠走高飛,但記憶的燒錄機卻是把它們的精彩點滴完完整整的刻進了一張空白碟中,現在我一直儲存著它,一有時間就還會將它取出回放,仔細看用心聽,也許只有這樣我才能夠讓它年久不失“真”。在看過自編自導的這部“片子”後,內心往往久久不能安靜下來,現在長大了,這本是件好事,但又想一下子回到過去,再讓往事過一遍再真正聽一下玩伴間曾經的嘻嘻哈哈聲,如果可能,多好啊!我夢寐以求之。但它們真的走遠飛高了,我希望盡最大努力挽留些下來,想起一起走過的日子無論快樂還是流著鹹鹹的眼淚,我們都是幸福的。“見識”漸多起來是從進學校開始的,學生時代的我們、他們或者你們都少不了天真,喜歡幻想,喜歡把複雜的言行看得簡單明瞭化,也少不了做些投機取巧的事,有些時候也“偽裝”自己,明明自己打了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還大聲對身邊的人說自己沒有,臉上都有指印了還這麼說。這些對我以後走自己的人生路有多大的影響呢?好的方面可能不存在壞的方面可能還繼續,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眼目前的步子邁好,既然一步步都走好了,那以後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有首歌唱的是曾經最美,之所以那麼賴聽也許就是因為曾經有過我們漂亮的“小腳印”吧,如此說來,我們的那種不諳世事也應該算是一種最美了。這也算是我把“有聲檔案篇”放在最前面的原因之一!我篤信,曾經最美,將來也是一卷完美篇章。

昨日重現

我是在小鎮上一所條件很差的學校讀的初中,後來居然還在那讀了幾年高中,令父母大跌眼鏡,同學們當中有多數不相信有少數相信,並不是說這學校有多孬而是我在那呆的時間太久了,總想換一個地方呼吸一下,這和喜新厭舊扯不上絲毫關係。聽老一輩的說七十年代那學校還培養過清華大學的學生,現在國外定居了。經考證的確是有這麼回事,當年全縣那麼多學校就那所學校把清華生培養了出來。記得讀高二的時候,學校裡某個老師說他見著了當年那個清華生回母校,帶著一個數碼照相機,只是匆匆在學校裡面轉了幾圈照了一些相片就離開了,沒有和任何老師打招呼。我就納悶,堂堂一個清華生,好不容易回趟母校,怎麼會這個樣子了呢?學校對不起他還是因為其它的原因,也有可能就是當年教他的那些老師都離開了那所學校,加之最近幾年學校又完全變了模樣,我個人估計就這些原因。

小鎮不大,在我看來它就只有一條街,其餘能被稱為街道的都是公路兩旁多修了的幾間房子而已,小鎮大是不大但卻有個響鐺鐺的名字—老林,讀書那會我們都管它叫“深山”,學了成語叫深山老林就拿來活用了,還時常罵那個取“老林”這名的人沒文化沒有上過學,取個名字為何就這麼老氣呢?就跟街上有幾間沒有拆掉的老建築一樣“土”吸引不了太多的注意力,我到現在都還沒有想明白,取名那人到底是誰,可能永遠都找不到答案了。小鎮很窮,窮得一把捏不出一滴油水來,我先在 “深山”默默的呆過了三年初中,這麼多年過去了,那兒值得我用心去懷念的東西太多太多。懷念那照本宣科一身肥肉但還被月光照出瘦影的沈老師,懷念那挺著個大肚皮在教室裡不厭其煩走來走去總想在我們身上找點毛病的覃老師,懷念那雨後到處是泥漿的操場以及那位總是拿個大掃帚掃操場的老工人,還有學校後面那不高但種不出莊稼又讓樹子終年綠油油的“情侶山”,羨慕那些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早早就把“愛情”的種子撒在上面,它們固然值得我去珍惜留戀但無論如何我都想要圍繞那些食堂說點什麼。

好想回趟母校看看,我總以自己沒有時間為由推脫。聽以前的班主任稅老師講那些散發著“古典”氣息的食堂已拆掉幾年了,現壓在那地基上面的是一幢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學生公寓,於是我很容易想到以前的食堂肯定在鋼筋混泥土下喘息著也許還在訴說,但沒有傾聽者,不敢多想下去!五年前的一幕又清晰的浮現在我的眼前,在那間用木板做地板的教室裡看著月光踩在食堂的頭頂上真的是一種莫大的享受,還有那調皮的炊煙,它們也是賴不住寂寞的,它們會伸出手來拉著月光香飄飄的彩裙一起輕舞。當年我就這麼形象的想著,突然從背後站出一個高個子來,我先是睇了一眼有了一驚然後就是靜下來等他的發落,高個子就是我的班主任李老師。他讓我寫一篇兩千字的作文出來內容就圍繞那些炊煙和月光寫,限我在三天之內完成,不然就週末留在學校裡“加班”,加班還是有加班費的,不是我得而是他得。對於一個像我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