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編禁軍

何敬洙略施懲戒罷了,並非是真想對其痛下殺手,何況何敬洙並不老,還沒到無法效力的地步。更主要的原因是,李璟此前對何敬洙是十分欣賞的。

要知道李璟自登基之後,素有一統天下的宏願,何敬洙是什麼人?那可是當年第一個率軍攻入楚地的大將,在李璟心目中的何敬洙,功勞不可磨滅,是獨當一面的悍將,是大唐邊境安寧的保證,像何敬洙奏疏中所言,還需要防範強敵。

強敵是誰?除了北邊虎視眈眈的周國之外,隱晦地說,自然便是楚地的朗州大都督李源。

無論如何,皇帝對李源的忌憚始終難以放下,徐鉉等人當然明白這個道理,這回李璟看上去確實滿足了李源的一應要求,但實際上只是藉此機會將朝堂大洗牌罷了,否則也沒有他們上位的機會。

皇帝,只為了維護皇權,為君之道便是要懂得平衡臣子之間的矛盾,或者利用這些矛盾為大唐江山更好的效力。這一次,既然拿馮延巳開刀,拿何敬洙開刀,看上去的確是維護了李源,但作為一名皇帝,臣子是否遭遇刺殺,哪怕死不死,頂多都是一時憤慨或者惋惜罷了。

不管對李源如何補償,如何恩寵,該防備的還是要防備,而如今皇帝公開將何敬洙的部分兵額挪給了李源,已然將二人的矛盾擴大到了極致,只要他日朝廷有對付李源的用意,何敬洙也必將成為那把最鋒利的刀刃。

因此,只要李源尚在楚地,何敬洙便是有些用處的。在徐鉉等人的說服下,李璟最終收回了旨意,並沒有對何敬洙再次追責,反而下了一道勸勉其好生守護邊陲報效朝廷的旨意。

但武昌軍的兵額已由原來的七萬削減至三萬,李源的武平軍卻已達十萬,若真要防備,如何防得住?李璟忽而又頭疼起來,將目光又投向了兩位新任的樞密使,以求新的解決辦法,前提是不可違背自己已經下達的聖旨,增減兵馬可非兒戲,既然說減了,豈有馬上再增的道理。

如何解決?李璟尚在躊躇之中的時候,幾位重臣眼神交流了一番後,樞密副使兼兵部尚書李徵古給了李璟一個解決的辦法,那便是將武昌軍削減去的那四萬兵馬,重新整編成新軍,另派一名可靠的大將前往節制,以巡閱洞庭水路的名義屯駐嶽州。

李徵古的理由很充足,既然需要防備手握重兵的李源,保證大唐西境的安寧,那自然在邊境的兵馬上便要至少做到與李源旗鼓相當,而朝廷無法給武昌軍重新增加兵額,乾脆便將裁撤的四萬兵馬編為新的禁軍,中央禁軍的設立歷來不受限制,只需皇帝點頭即可。

而這四萬兵馬本就是由名將劉仁瞻一手調校,算是南唐地方的一支精兵,招兵容易練兵難,這樣一來,這些訓練有素的人馬也不會因裁撤而白白流散。

至於為何進駐嶽州,自然不言則明。嶽州歸屬武昌軍治下,卻位處楚地,離朗州路程快馬不過兩三日,朗州、嶽州、鄂州,三者是連在一起的,朝廷將這四萬新編禁軍擺在嶽州,擺在李源枕頭邊上,便像一個楔子一般直接插在了武平軍的心臟。

一旦有事,這四萬禁軍哪怕敵不過武平軍,也足可利用水路,等待鄂州武昌軍的調動增援,以及源源不斷地物資補充,完美解決了防備李源兵力不足的問題,又可將戰火控制在楚地範圍之內,不至於那麼快燃至江南。

見皇帝李璟點頭預設,李徵古急不可耐地丟擲真實的用意,很快便提及了問題的關鍵,那便是舉薦何人統率這支禁軍的建議。

在這個人選的問題上毫無懸念,徐鉉、魏岑以及李徵古無需商量,亦知該舉薦何人,只不過不能在皇帝面前表現得太過明顯罷了。

於是魏岑、李徵古故意相繼推薦了一些戰功平平、顯然不受皇帝待見的將領過後,最終還是由徐鉉這位左相壓後,裝作深思熟慮之後,給出了一個令皇帝意想不到的名字——張文表。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