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倒對海瑞有了好感。“另類”行為為他贏得了通省官員的注意,而他任學官以來,實心任事,把一個最清苦沒滋味的教官做得有聲有色,種種實績也就進入了大員們的視野。縣學教育在許多地方都成了擺設,學官們大都敷衍了事,學生們冒名頂替、逃學曠課是常事。而海瑞到任之後,天天釘在學校裡,訂出教約十六條,甄別學生年齡、身份,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狠抓學校紀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們都稱海瑞為“海閻王”,紀律確實大有好轉。屬下出現了這樣的“模範官員”,對每個封疆大吏來說都是件臉上有光的事,於是“巡按監司交章薦之”,海瑞獲得了這意外的升遷。
事實證明,雖然明朝中葉以後,官僚體系已經整體腐化,但是,官僚集團還是希望並且需要“清官”。雖然大家都在腐化中撈到了好處,然而如果這個社會最終因腐化而崩潰,大家豈不連身家性命都不保,再多好處又有什麼用?
而且,刻苦自礪,贏得“直聲”,積累一定的聲譽資本,也是仕途起步時的一種做法。隨著歷練增加,人們相信這樣的人最終都會融入官場大秩序中去,而且可能比別人混得更“明白”。海瑞的上司無疑也希望海瑞早日曆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