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士,張揚著〃招募新兵〃的旗幟,臨街招兵,而立時就有人應募。北伐期間中國軍隊由140萬膨脹到230萬,只是增加容易,裁減困難。士兵和下級軍官既已在軍隊裡拼過一場兩場命,就指望在冒險之中開啟出路。中原之戰可以說是由下層不願被裁,向上級所構成的壓力激成,一方面也可以說是100多萬人互相競爭,顯示個人應當被留,而不當被裁的表現。我初在美國上大學時,聽到一位教授講中國人命不值錢(In China;life is cheap。),心中就覺得非常氣憤,想著誰賣命給他?後來聽到朋友說四川軍閥部隊在衝鋒前挑選敢死�隊,確�曾把銀幣成堆地擺著做犒賞,功成之後立即領錢。這已經是要人賣命了。不料後來讀到一段史料,提到蔣介石在廣東打陳炯明也曾採用同樣的辦法,惠州城之攻克,即曾採用此辦法。這不是我們講歷史的人毫無記掛,可以信口提出心安理得的,只是今日業已事過境遷,我們回憶到六七十年前的國步艱難,才能對眼前的問題另有看法。回頭再說1920年間及1930年間的內戰,旁的條件不說,要不是當日農民絕對的窮困,生活艱難,這樣大規模的廝殺,不可能由少數的人隨意指使,經常發生。 中國人至今還有20%不識字,民國初年不識字的可能在90%以上。各位記著我昨天講到明朝財政稅收的情形,也可以想像,識字除了讀書、進學、中舉、做官,或在衙門裡當書算手之外,很少有用途。農民除了用人力開啟出路之外,別無他法,孩子十歲左右就要幫著成人做莊稼之事,誰有閒情逸致送他們上學校讀書?我在軍官學校畢業之後,在1941年分發到部隊裡當排長,我手下36個士兵,就只有四五個能識字。我在部隊裡第一天就犯了一樁大錯。我把口袋裡一本小冊子,亦即是這36個士兵的名冊,要我的上士班長照名冊點名,他一時面紅耳赤,我還沒有了解到問題之所在,直到他喃喃地說出〃不識字〃,才知道我的工作環境。從那第一天起,那個上士班長就把我當作對頭,他以為我有意在士兵面前羞辱他。 迄至在軍官學校裡我們的想法,總以為軍隊裡有紀律,下級總是俯首帖耳聽上級命令。這只是一面的看法。另一面則觸及群眾心理與社會習慣,則上級無不遷就於下方。我當下級軍官最大的困難,即是彼我之間沒有共同的語言。這時候抗戰已近四年,士兵已經確實知道我們在〃打仗〃,眼前有一個強敵日本。可是此外個人的權利與義務、責任問題、如何分工合作、紀律之重要種種抽象的觀念,全部說不清也講不通。那我們部隊裡靠什麼維持?其答案乃是群眾心理、傳統意識形態、仗義氣、講面子、士為知己者死、原始英雄崇拜。要是排長能壓制住班長,其他士兵就景服於排長,要是班長盛氣凌人,反而欺負排長,則軍隊裡的重心已不同於表面上的編制。各位再要回想:1930年的中央軍是一支新突起的軍隊,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軍和張學良手下的東北軍都已經有了10多年、20年的背景,他們的組織系統上下之間都老早有了這種傳統力量維持。新國家與新社會尚是一種抽象的觀念,屬於未來。個人的人身關係,一同拼過命的戰友,對部下與遺孤的責任反而實際,不可抹殺。這些條件都屬於社會學(sociolog)或社會心理學(socio�psycholog)的範圍,可是今昔的學者很少注意。中原之戰前馮玉祥向他計程車兵訓話,就提到南方人在欺負北方人,可見得各人對於當日內戰的看法各有不同。&nbsp&nbsp 。。

(二) 過渡期間的社會與經濟(2)

昨天我同各位講到明朝的財政與稅收,從這些背景上即可以看出,明朝與清朝不是我們今日所公認的一個國家。實際上這是一個無數農村拼成的大集團,皇帝的力量不來自軍備,也不來自經濟,而是因著意識形態的支援,他是一切威權的來源。表面上他的威權無限,而實際他能掌握的縱深極淺。民國成立之後,新政府無從承繼到舊體制的威權,卻先已受到舊體制裡財政稅收的限度所拘束。各位要明瞭:稅收的沿革是這樣的,並不是14世紀的賦稅抽得輕,20世紀就可以加重。當初稅輕,農業的收入早已支援大量的人口,也使遠親近鄰層層剝削為可能,這種情形經過好幾世紀,不能再由政府突然改變,說是過去稅輕是一種錯誤,現在我們要實行加稅。各位也記著:民國成立以來,國庫囊空如洗,新型的收入像關稅和鹽稅(鹽稅經過外人的解組,業已現代化)也都被外強把持,作為戰敗賠款與借款的擔保,財政沒有出路的情形,也是政局不能穩定的一大主因。 在很多國家田賦是收入之大宗,在英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