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沈氏與楚千凰。
這段日子,她眼睜睜地看著這對母女背道而馳,彼此漸行漸遠,難受極了。
她當然知道更難受的人是沈氏,楚千凰的表現比楚令霄更令沈氏受傷,畢竟沈氏曾經對楚千凰這個親生女兒寄予厚望。
陳嬤嬤上前了兩步,走到楚千凰身側,想勸她不要這麼倔。
陳嬤嬤才啟唇,就聽楚千凰先開口了:“好。”
頓了一下後,她接著道:“娘,我答應您,等二妹妹大婚後,我就不進宮了。”
她低低地嘆了口氣,神情真摯地認錯道:“娘,這些日子我有些事想差了。”
“自祖父仙逝後,我看著侯府日漸式微,就想著我是楚家女兒,想著楚家給予的一切,也該為家裡做些事,所以才想進宮給三公主當伴讀,討皇后娘娘的歡心。”
“是我太功利了。”
“我去當公主伴讀其實也是父親的意思,我看父親與您……”
她猶豫地抿了抿唇,似乎覺得自己身為女兒不該說雙親的閒話,神色黯淡。
她又停頓了一下,聲音更輕了,“我想討父親歡心,想您與父親可以冰釋前嫌。”
“……”
“我錯了,娘。”
千頭萬緒化成了最後這四個字,她的眸中漸漸有些溼潤。
陳嬤嬤心裡也在嘆氣,勸道:“夫人,大姑娘知錯了。”
“娘,我以後會都聽您的。”楚千凰一眨不眨地望著沈氏。
沈氏注視著跪在地上的楚千凰,目光定定的,沒有絲毫的動搖。
眼前這個少女是她的親女,懷胎十月生下的孩子,是她的一部分。
她寵愛她,教導她,養育她,看著她一點點地長大,期望她這一輩子活得光風霽月,無愧於心,猶如天上的鳳凰,展翅翱翔。
她給女兒取了這個名字,這是她對女兒美好的冀望。
直到這幾個月,她才漸漸地意識到原來她的女兒不像她曾經以為的那樣……
女兒錯了,她也錯了。
養不教,母之過。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沈氏在心裡告訴自己。
雖然她心裡的那根刺還在,但終究還是鬆了口:“陳嬤嬤,扶她起來吧。”
陳嬤嬤趕緊把楚千凰扶了起來,她跪了好一會兒了,膝頭有些麻木,因此動作僵硬遲緩。
陳嬤嬤心疼極了,親自躬身給楚千凰撫了撫裙子,撣去上頭的塵埃,還攙著她坐下了。
沈氏喝了口茶,又道:“距離你二妹妹與宸王殿下大婚也沒幾天了,你這次進宮後,就早些回來吧。”
楚千凰柔順地應了。
陳嬤嬤給她端來了茶,楚千凰謝過了陳嬤嬤,接過茶盅時,端著茶托的手指微微使力,以致指尖有些發白。
她垂眸喝了兩口茶,情緒漸漸平復了下來。
當楚千凰再看向沈氏時,唇角噙著一抹淡淡的淺笑,“娘,我想去趟琬琰院找二妹妹,方才三姨母與七娘在,我忙著與她們說話,都忘了告訴二妹妹三公主殿下給了我一些珠花,特意說了,她是要給二妹妹的。”
“三公主殿下自從那次在雲庭閣偶然見過二妹妹一次後,就很喜歡她,總跟我提起她。我今天回府,她也差點跟著來,還是皇后娘娘給勸下了。”
她笑容可掬,聲音輕快,顯然有意在活絡氣氛。
沈氏只是道:“你去吧。”
楚千凰行李後,就告退了。
湘妃簾落下之後,在一陣細微的搖晃後,靜止不動。
沈氏怔怔地望著那道湘妃簾,臉色早就變了,不復之前的雍容溫婉。
她的臉上只餘下了無力與疲憊。
外面的天色不知何時變得陰沉了下來,太陽被厚厚的雲層所遮擋,連帶屋子裡也暗了下來,襯得沈氏的臉色越發不好看了。
陳嬤嬤心裡咯噔一下,低聲問道:“夫人,大姑娘說得有什麼不對嗎?”
沈氏搖了搖頭。
楚千凰方才給的解釋合情合理,態度也十分真摯。
可就因為如此,沈氏反而覺得違和,心裡不舒坦,那是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
陳嬤嬤也回想了一遍,安撫道:“夫人,是不是您想太多了?大姑娘明白您是為她好的。”
“但願吧。”沈氏又揉了揉眉心,嘆道,“也許我真不是一個好孃親。”
母女連心,她早就該察覺到女兒性子不對,早幾年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