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皇后的身旁多了一個雙十年華的美貌婦人,白皙豐腴的圓臉上,長眉杏眼,瓊鼻豐唇,一頭烏黑的青絲綰成了婦人的圓髻,頭戴七翟冠,耳垂著一對掐絲雲紋金環,明麗中透著幾分端莊。
皇后笑著問婦人道:“八弟妹,府上新生的小公子滿雙月了吧?孩子怎麼樣?”
美貌婦人是皇帝的八弟誠郡王的王妃。
誠郡王妃彎著唇笑,殷勤親和的笑容一直掛在嘴邊,道:“多謝皇后娘娘關愛。犬子康健得很,長得很像我家郡王,等孩子再大些,臣婦就帶他來給娘娘請安。”
誠郡王妃笑容慈愛,應對得體。
皇后優雅地撫了撫衣袖,轉過臉,跟殷太后唏噓了一句:“這一轉眼,八皇弟家都有兩兒兩女了。”
“兒媳記得八皇弟只比九皇弟大一歲吧。”
何嬤嬤附耳在殷太后耳邊說了兩句,殷太后目光微轉,不露聲色地嘆道:“老八媳婦,好像前些天你還抱著你家常安來給哀家請安,常安多大了?”
常安是誠郡王妃的次女,也是嫡女,小小年紀就被封為常安縣主。
誠郡王妃忙答道:“回母后,常安才剛滿週歲。”
此言一出,周圍原本不明所以的一些女眷也品出味來。
誠郡王妃笑容更深,接著道:“剛滿雙月的老二是府中的徐側妃所誕,我和王爺都喜歡得不得了,以後世子也有個伴兒了。”
一部分知情人都知道這位徐側妃也是因為給誠郡王產下次子才從普通的妾室得封側妃之位。
而且,當時還是誠郡王妃親自找皇后請的懿旨,為此,誠郡王妃得了皇后一句“賢良淑德”的誇讚。
其他女眷們別有深意地偶爾對視一眼,這下,看戲臺的人又少了好幾成。
皇后目光有些閃爍,笑道:“看著八弟他們幾個這些年一個個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以後也都是後繼有人,本宮與皇上也甚是欣慰啊。”
皇后這麼一說,誠郡王妃很是受寵若驚地表達了一番她的感恩,說她與誠郡王這些年多虧皇上皇后照應,又說什麼承蒙皇恩浩蕩云云,說得是天花爛墜,好像他們誠郡王府有如今的好日子多虧有帝后似的。
皇后聽了,對此十分受用,又讚了一句誠郡王妃是賢內助云云,接著眉峰微蹙,話鋒一轉:“哎,九皇弟都二十出頭的人了,這京城裡的宗室勳貴但凡這個年紀的,膝下都已經有好幾個孩子了。”
皇后一邊說,目光一邊瞥向殷太后,只見殷太后正飲茶,連眼角眉梢都沒動一下,看不出她的心思。
皇后本也沒指望太后給她什麼回應,自顧自地往下說:“九弟妹是個好的,知書達理,進退得體,與九皇弟真是郎才女貌。當初皇上也是想著九弟妹八字好,可以旺九皇弟,才會賜下這門婚事,可見這姻緣天註定。”
殷太后原本面無表情的,倒是在聽到“姻緣天註定”這幾個字時,微微有幾分動容。
“皇后娘娘,這哪裡是姻緣天註定,是玄淨道長算得準才是。”誠郡王妃湊趣地說了一句。
“是啊。”皇后唏噓地嘆道,“九弟妹什麼都好,也就是年紀小了些。不過那時候為了九皇弟……那也是沒辦法了。”
“後來皇上也時常感慨說,這樁婚事是指對了,就是九弟妹年紀太小,怕母后急著抱孫子,怪罪皇上呢。”
誠郡王妃與皇后一唱一和地附和著:“母后一向慈愛寬厚,怎麼會怪罪皇上與娘娘呢。”
“我看自打九弟妹與九皇弟成親後,九皇弟的身子是一天天好起來,母后高興且不及,今天我瞧著母后都年輕了好幾歲,想來也是了了她老人家一樁心事,高興著呢。”
誠郡王妃是個會說話的,舌燦蓮花,幾句話倒是哄得皇后喜上眉梢,好像真是這麼回事似的。
皇后一直在留心殷太后的神色變化,覺得太后不可能無動於衷。
這滿京城,別說是宗室勳貴和文武官員了,就算平頭百姓,也沒有年過二十猶膝下空虛的。
但凡是做婆母的,無論什麼出身,家裡是貧賤還是富貴,沒有哪個會不在意兒子的子嗣的,這一點是千古不變的。
就算是殷太后為了兒子才維護楚千塵這個兒媳,也不可能不在意楚千塵的年紀。
楚千塵才十四歲,距離及笄還有大半年呢,就算及笄了,年歲也還小,什麼時候能得個孩子也難說。
眼看著顧玦的年歲越來越大,難不成太后真願意就這麼等下去?
說到子嗣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