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04御狀(一更)

“咚!咚!咚!”

楊太妃的右手高舉著鼓槌,又繼續敲起了前方的登聞鼓。

那麼決絕,那麼悲愴。

與嬌小的婦人相比,大紅色的登聞鼓顯得巨大而厚重,也襯得婦人越發荏弱。

人都是容易同情弱者的,眼前這一幕看在後方的這些圍觀者眼裡,心裡對楊太妃的同情更濃了。

一個個說著顧錦對繼母不孝,斥皇后徇私,又可憐楊太妃本該是安享晚年的老封君,卻被晚輩欺凌至此。

這些圍觀者的私議聲也傳入了後方的顧玦與沈千塵耳中,兩人臉上戴著喜鵲面具,從面具後露出的眼眸皆是含著笑。

沈千塵微微踮起腳,湊到顧玦的耳邊,悄聲與他咬耳朵:“這一出出的還真有意思。”

顧玦接著俯首湊到她耳邊,也小聲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他們要是再晚些回來,可就錯過這齣好戲了。

兩人看楊太妃這一節戲也唱得七七八八了,手牽著手從人群中走了出去,往午門方向去了。

這邊既然敲了登聞鼓,那肯定是要報到天聽的。

根本沒有人發現顧玦與沈千塵來了又走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投諸在楊太妃的身上。

判院官頭更疼了,好心勸道:“楊太妃,擊聞登鼓,可是要杖三十的。”

他是好意提醒楊太妃,楊太妃要是現在趕緊走,那還來得及,他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免了對方的廷杖三十之罰。

楊太妃當然聽得明白對方的言下之意,卻沒打算走。

她也害怕被杖責三十,可是她覺得她來敲登聞鼓有理有據,現在這裡又有這麼多雙眼睛看著事態發展呢,新帝為了名聲也不會打她的。

楊太妃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架勢,抬眼直視判院官的眼眸,正色道:“你不用勸我,我要見皇上,我不能眼看著皇上被奸人矇蔽了聖聽。”

她不說皇帝徇私,只把矛頭對準了顧錦與沈千塵。

那些百姓與學子們也是於心不忍,廷杖三十連一個壯漢都受不住,更何況楊太妃不過是一個弱女子,瞧著走上幾步就要大喘氣的樣子。

一片喧譁聲中,李舉人正氣凜然地對著其他學子們又道:“受害者想要伸冤卻要被廷杖,實在是不公!”

“各位兄臺,太妃為求公正,不惜鋌而走險,奮力一搏,如此精神也是可贊可嘆,吾等今天既然在此,就不能讓這等不平之事發生。”

“小弟有一個提議,不如我們聯名為太妃擔保如何?”

他這麼一說,好幾人也是有所觸動,紛紛點頭,感動於楊太妃的寧折不彎。

在一片贊同聲中,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李兄,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現在也還只是太妃的一面之詞,孰是孰非,還不好說。”

說話的是宣舉人,他身旁的另一個方臉舉子也是附和道:“宣兄所言甚是,宗室分家照理說應該也會有宗令和其他王親見證才是,皇后偏幫其姨丈,那其他宗室王親呢?”

“聯名擔保絕非小事,還是應該慎重才是……”

這些舉子說著就又爭執了起來,有人支援聯名單擔保,有人嘲諷宣舉人他們怕事,有人猶豫不決。

他們還沒爭出個所以然來,裴霖曄就帶著幾個錦衣衛來到了長安右門。

“太妃,皇上有請。”裴霖曄對著楊太妃伸手做請狀。

楊太妃聞言欣喜若狂,終於放下了手裡的鼓槌,昂首挺胸地說道:“走吧!”她壓抑著心底的雀躍,告訴自己,這才是第一步而已。

兩盞茶後,楊太妃就被裴霖曄帶到了華蓋殿外。

裴霖曄進殿去通傳,讓她在外面等著。

這一等就是足足半個時辰,等得楊太妃兩腳發麻,精疲力盡。

當楊太妃幾乎要懷疑顧玦是不是在戲耍自己時,卻看到刑部尚書、大理寺卿與左都御史從宮門的方向匆匆地往這邊來了。

很顯然,這三位大人是被顧玦臨時宣進宮來的。

三位大人其實心裡憋著一股子火氣,這大晚上的,好不容易可以歇下了卻被臨時宣進了宮,誰會高興啊。偏偏楊太妃敲了登聞鼓告御狀,按照律法,皇帝就得受理此案,連皇帝都被擾得不能歇息,他們這些做臣子的哪裡有抱怨的立場。

今天這架勢已經不僅僅是天子親審,也同時是三司會審了。

楊太妃心裡暗暗地鬆了半口氣:有這三位大人在場做見證最好,對她更為有利。

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