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番外24執手

大齊朝,除了公主、郡主、縣主等封號外,女子一般都是妻以夫為貴,憑藉夫君得的封號誥命,比如沈芷從前是永定侯夫人。

大齊朝百餘年曆史,得封“安國夫人”的不過兩人,一人是妻代夫上前線,大敗敵國的梁夫人,另一人是五十年前首輔聶世琮的夫人,聶夫人有生之年在大齊建立了幾十間善堂,救助了無數被遺棄的孤女,被當時的趙太后封為安國夫人。

沈芷是第三位安國夫人。

王御史:“……”

王御史的臉色難看極了,一陣青,一陣白。

他彈劾沈芷不守婦德、輕浮無狀,可新帝卻當眾給沈芷封了安國夫人,這未免也太專橫了吧。

王御史感覺到周圍眾人嘲諷的目光就像是一根根針似的紮在他身上。

“皇上……”

王御史還想再說,顧玦卻不耐煩聽,直接質問道:“你是不是覺得朝廷法令無理?”

王御史也知道新帝不悅,但已經是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說道:“寡婦改嫁本就是不貞。”

“那大齊損耗的壯丁怎麼辦?”顧玦緊接著問道。

王御史一本正經地答道:“皇上,臣可以鼓勵每家每戶多生子嗣,適當減免賦稅;令適齡女子必須出嫁,否則或罰銀或由朝廷安排婚配。”

王御史是真的這麼認為,缺人口那就鼓勵多生多育,鼓勵早婚早育,何必鼓勵寡婦改嫁,這不是敗壞風氣嗎?!

其他人全都默然,靜靜地看著這場君臣對決。

顧玦修長的手指又在扶手上叩動了兩下,沒贊同,也沒反對,只是再問道:“那一戶要生多少呢?”

王御史沉吟了一下,想到普通百姓家多是有五六個孩子,於是就道:“七個以上為好。”

時人本就相信多子多福,不敢多生一般都是怕養不起,只要朝廷給百姓免稅,宣揚多生多育好,再過五年,大齊的人口就算不能回到五年前的高峰,也會大有增益。

王御史已經琢磨起等下朝後是不是重新擬個摺子,細舉這道法令的條款。

下一刻,就見顧玦頷首道:“行。”

王御史心中一喜,努力壓抑著快要翹起的嘴角,以為新帝被自己的勸諫說服了,覺得自己提了一條於國於民有有益的諫言。

他正要謝恩,就聽顧玦淡淡地又道:“王愛卿家有幾個兒女?”

王御史:“……”

王御史怔了怔,還沒反應過來,但顧玦也不給他再說話的機會,笑眯眯地說道:“那王愛卿就先回去生孩子吧,御史是官,自當為百姓以身作則,百姓要生七個,你至少得多一倍,等生完十四個再說吧。”

“差事暫且不必領了,免得擾了你生孩子。”

顧玦說著驚世駭俗之語,神情與語氣卻是輕描淡寫的,意思很明確了,等於是擼了王御史的官職,讓他在生足十四個孩子前別來上班了。

王御史瞪大了眼,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差點沒狠掐了大腿一把,看看他是不是在做夢。

“……”

“……”

“……”

金鑾殿上再次靜了一靜。

滿朝文武看著王御使的神情都十分古怪。

他們雖然不知道王御使家中到底有幾個兒女,但是御史多是清官直臣,也不會蓄養太多姬妾,印象中王御史家辦親事是十年前的事,當時好像是王御史的三子娶妻。

王御使都五十來歲的人了,瞧著弱不禁風的,這個年紀要是真有了孩子,都得被人說一句“老來生子”。且不論他這個年紀到底還能不能生,要生足十四個,怕是王御史人都得沒了。

想到這裡,眾人看著王御史的眼神變得更復雜了,同情、唏噓、感慨,皆而有之,覺得這人行事實在不夠圓滑。

皇后之母改嫁,就是王御史覺得不妥,也完全可以私下上奏新帝,先試探一下新帝的意思,沒必要擺在金鑾殿上當眾說。

不少朝臣暗暗地交換著眼神,心裡也有數了。

看來新帝對裴霖曄與沈芷的這門婚事看好的,男方是錦衣衛指揮使,是顧玦的心腹,女方是皇后的親母,怕是顧玦也樂意讓裴霖曄變成“自己人”。

幾位內閣的閣老們想得更多,尤其是戶部尚書。

大齊這幾年因為各種戰亂人口銳減,一年比一年下降,戶部尚書是最清楚的,也曾與先帝提過,但先帝覺得減少的人口基本上是在北地、西北與東北,不以為意,反而強調京城與冀州的人口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