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69依戀

顧玦從茶盅裡抬眼,目光淡淡地朝太常寺卿掃了過去,這一眼讓太常寺卿大受鼓舞,接著道:“殿下,您乃天命所歸,又是先帝的嫡子,自當入承大統為嗣皇帝。”

歷史上,大行皇帝駕崩後,沒有留下遺詔,由太后下旨從皇室、宗室中擇人選入承大統為嗣皇帝的舊例不在少數。

殷太后是宸王的生母,由太后下懿旨令宸王登基為新帝,合情合理。

其他人聞言不由暗暗地交換起眼神,不少人都在心裡懷疑起太常寺卿是否根本就是顧玦的人,他現在是在為顧玦造勢,顧玦是要“黃袍加身”呢。

太常寺卿率先跪在了地上,緊接著,大理寺卿、吏部尚書、靖安侯等人也都陸陸續續地跪了下去,跪地的人越來越多,全都萬眾一心地請顧玦登基。

還有三分之一的官員還站著,或垂著頭,或面面相看,猶有幾分猶豫。

他們也是聰明人,知道如果要向宸王投誠,那自然是越快越好,可宸王終究還是有幾分“名不正言不順”。

禮親王同樣也看著顧玦,眸光閃爍。

在禮親王而言,原本由太子登基才是名正言順,是他預想中最好的局面,

但是,局勢瞬息萬變。

今天已全然不同於昨天了,顧玦已經率玄甲軍佔下了皇宮,佔下了京城,現在主動權掌握在了顧玦手裡,他還會讓位給太子嗎?!

倘若太子不治身亡的話,只怕也只有顧玦能夠擔得起皇位,震得住這大齊江山,由顧玦登基是順理成章的事;

可倘若太子被治癒,太子能容得下顧玦,顧玦能容得下太子嗎?!

屆時,大齊會不會重演去歲昊國的那場宮變?!

這一刻,禮親王的心中迷茫極了,心中似有兩個自己在對峙著,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希望太子能被治好,還是治不好。

太子很好,可以成為一個仁君,但顧玦也很好,是先帝的嫡子,無論才幹與品行都挑不出毛病。

禮親王久久沒有說話,周圍其他官員還在你一言、我一語地表態:

“宸王殿下才德兼備,人品貴重,年富力壯,由殿下登基,乃是百姓之福,大齊之福!”

“正是。宸王殿下戰功赫赫,顧瞻千里,大智大勇!”

“……”

眾臣的溢美之詞不絕於口,至於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全都沒表態,既不贊同,也不好反對。

偏殿內,人聲鼎沸,嘈雜喧鬧。

相反,太子顧南謹所在的寢宮內,一片寂然。

寢宮的門口,有兩名玄甲軍將士看守,嚴陣以待。

這些身經百戰的玄甲軍將士都對血液的氣味極為敏感,能夠聞到裡面傳出一股愈來愈濃的血腥味。

他們心裡雖然好奇裡面發生了什麼,卻沒人去偷看。

軍令如山,王爺有令,任何人都不許擅闖此間。這道軍令當然也包含了他們。

三個太醫都在寢宮內,本來他們是想給宸王妃搭把手的,可事實是,他們除了幫著熬了一碗麻沸散,根本就英雄無用武之地。

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能做什麼。

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沈千塵給顧南謹行針穩定心脈、止血,然後用一刀劃開了他胸口的面板……

當鮮血從那鋒利的刀刃下溢位時,三個太醫皆是倒吸了一口冷氣,有那麼一瞬,幾乎要懷疑這到底是在殺人還是救人。

沒人去阻攔沈千塵,畢竟三個太醫還是有理智的,如果沈千塵要殺太子,又何必多費力氣,只要熬過今晚,太子自然會死。

而且,他們都是醫者,也都曾看過或聽過記載在《後漢書·華佗傳》裡的一段話:“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

華佗創制麻沸散的本意,就是作為這樣一種治療手段。

三個太醫一眨不眨地看著眼前這堪稱血腥的一幕,盯著沈千塵的一舉一動,唯恐漏掉任何一個細微的小動作。

當他們看到眼前的這個少女竟然開始穿針引線時,又是一驚。

他們直到此刻才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這位年輕的宸王妃以刀具劃開太子的胸膛,竟然為了給太子補肺,將那個被皇帝一刀捅破的肺重新縫合起來。

若非是此刻親眼目睹,這一切簡直是匪夷所思,讓感覺彷彿置身於一個關於神仙志怪的戲本子似的。

中年太醫狠狠地隔著衣袍捏了自己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