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張角起義,史稱黃巾之亂,這在另外一個歷史上最為浩大的農民起義卻因為某個外來戶的偶然插手,爆發得突然,同時也結束的倉促。
張角臨陣病發,猝死廣宗,中郎將皇甫嵩戮屍梟首,宣告黃巾起義的徹底失敗。
便在大軍回師洛陽之後,作為一場重大的勝利,群臣集體上諫,請帝改元,大赦天下。
賊滅,帝心喜,欣然準允,改元中平。
緊接著自然是百姓關心的大赦天下,減賦一年,雖然實限很短,但至少,讓所有人覺得那要命的日子似乎可以微微松上一點。
有畢竟比沒有好……尤其在年年苛捐雜稅不堪的時候,能夠減賦一年已經是所有人不敢奢望的事情了。
當第三道皇命下達的時候,使得河東再一次歡騰起來。
在識字的人口中競相傳頌,這些百姓終於才明白,原來他們一直尊敬的河東衛家小公子竟然也是這場平叛戰爭中,出力甚大的英雄。
所有河東百姓,人人在這時候倒覺得理所當然。衛寧在河東,雖然深居簡出,但每每外出喝酒時,也趁著救濟了不少百姓,留下的善名卻不少。而同時,似乎是為了衛寧的身體而向上天祈福,衛家主母,也時常做些善事。早有窮苦百姓對衛寧乃至於衛家是發自內心的尊崇,而衛寧那行為舉止投手間,也是偏偏有禮而帶有書卷氣息,這是文人該有的驕傲,所有人自然也把衛寧當做學腹滿車的才子。
前段時間聽聞衛寧出外遊學,而此刻聽聞,原來那個和善而飽讀詩書的公子竟然在軍中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大功。現在連皇上都親自誥命下來,好似得了封賞的是他們一般,人人奔走歡告,倒忘記了前段時日一直議論不停的楊奉和徐晃。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平定天下,自然便輪到了論功行賞。在黃巾之亂,作為最高統帥的兩人,皇甫嵩和朱雋官階上升自然是理所當然。
左中郎將,漢都鄉侯皇甫嵩,領軍平賊有功,封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加封槐裡侯,食邑槐裡,美陽兩縣,共八千戶。
右中郎將,漢西鄉侯朱雋,同為有功,封右車騎將軍,領河南尹,加封錢塘候,增食邑五千。
皇甫嵩,朱雋又聯名錶奏盧植有功無過,是以盧植官復原職。而其餘人等,如曹操,孫堅,楊奉等人,也得皇甫嵩,朱雋表奏。黃巾平定,靈帝自然也鬆了一口氣,對於兩名大漢功臣的表奏自然是一概應允。曹操除濟南相,孫堅任別郡司馬,而最後,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的楊奉自然封賞優渥,尤其在楊氏這塊招牌之下靈帝對其大加讚賞。
虎賁校尉楊奉,領執金吾,封晉陽侯,食邑四千戶。對比楊奉的功勞和名望來說,這樣的封賞不可謂不大,四千戶的食邑在當時除去皇家,已經是少有。
而最後,一想到楊奉的武功,自然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衛寧身上。事實上,在皇甫嵩和朱的表奏名錶裡,確是還有衛寧的名字。
曾經皇甫嵩和朱雋便已經上表過衛寧的功績。作為大漢權力基層,眾郡士族必須要推出一個代表,作為安撫人心之用。衛寧在皇甫嵩,朱乃至於朝堂中的大多數人來說確是不二之選,而其父作為與土豪鬥爭維護士族利益的“先驅者”自然也贏得了許多朝官的好感。
有包括楊奉,朱雋等功臣聯名力保,靈帝雖然貪圖享樂,但畢竟不是傻子,朝中半數有人舉薦,這不一定會是好事。尤其在州郡不穩的情況下,對於地方不該放鬆。
封賞最後敲定,卻是讓所有人大為驚訝。
不授實權而封侯。
未及冠而封侯,天下間少有幾人。而偏偏靈帝給予衛寧的獎賞便是封侯。
衛寧獻策平賊有功,封蘭陵侯,食邑一千二百戶!
人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大漢封侯是所有普通人最高的榮譽,歷史上無數先輩功績彪炳,卻也難覓封侯,而如今,區區弱冠,竟然得到這大漢最高的殊榮。中平元年,蘭陵侯衛寧,少年封侯,名震天下。
第一百三十四章 浪子回頭
生總是有太多巧合,也有太多不可思議。
穿越這麼一個轟轟烈烈的偉大壯舉既然已經被衛寧弄了出來,那麼也就註定了他未來的不凡。
少年封侯,雖然歷史上也有甘羅十二歲拜相的故事,但在經歷了數百年的流逝,放到漢末這個時代,確是還讓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倘若有人能夠沉下心來,或許會驚訝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