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城中軍民見久不得河東援軍,無心再戰,城中士氣低迷一潰千里。有城中內應,趁機開啟城門,劉備軍蜂擁而入,信都太守蔣義渠見大勢已去,投城自殺……
劉備入城,為了維護自己仁義之名,當初協助蔣義渠守城的諸家士族並未大開殺戒,只誅罪首,便是冀州甄氏……
甄氏滿足一百多口,盡數為劉備所殺,甄儼臨死自知死期難逃,刑前唾罵劉備不止,滿城百姓多有悲怯者眾……
在劉備刻意籠絡下,信都不少士族深恨衛寧昔日量地,廢私奴等政策,紛紛投效劉備帳下,擁劉備為冀州之主……
至此,冀州首府信都,為劉備所奪。
而清河張遼軍,也終於開始起兵北上……
與此同時,遠在安邑的衛寧也開始昭告四方,宣佈親征南下統御中牟,滎陽,長社戰線,與孫堅,曹操大軍,一決雌雄!
衛寧以劉曄,衛凱,毛玠等人坐鎮安邑,都督糧草,自領五千兵馬護送南下。
隨行者有典韋,賈詡,逢紀,許攸,王修,司馬朗,馮禮,李堪,馬延等文臣武將無數,聲勢浩大。而此行,衛寧先使自己之侄衛瓘代表自己,先行抵達滎陽,都督全軍……無意於正式宣佈天下,衛瓘作為他後繼者的身份……
衛寧親征,再一次給孫曹兩家強大的壓力,當三家主帥沙場對簿,便已經向天下證明了,大戰即將開始。一場數十萬人的大戰,未來,必將血流成河……而這個天下未來到底是誰家說話,也將伴隨著這場戰爭的結束而花落。
當然,比起衛寧親自領兵來說,遠在遼東公孫度起兵三萬入寇平崗,開始跨國燕國長城進攻遼西,便顯得有些那麼不夠分量了……
因為,在此前,公孫度宣佈加入孫曹發起的反衛聯盟起,衛寧便已經向當初降伏衛寧被安置在長城外的白檀等地的遼西烏桓發出了出兵的命令……
遼西烏桓在當初蹋頓的帶領下,反袁紹而投靠了衛寧,一直被安置在遼西一帶,就是為了防備公孫度,經過兩年的發展和衛寧不時的接濟,烏桓人勉強恢復了不少元氣,更加上衛寧如今勢力龐大,使得烏桓人根本不敢有半點心思,一直都做得中規中矩。
而這一次,衛寧需要他們的幫忙,並且許下了諾言,只要擊敗公孫度,那麼日後衛寧將會出兵,幫助他們奪取高句麗的地盤,而這些土地,就是衛寧送給他們馳騁的禮物!
烏桓人在歷史上並沒有能夠繼續走到盡頭,當初從東胡部落中分裂出來,也不曾有過如同鮮卑人,匈奴人那樣強盛的歷史,他們的祖先一直在漢庭和草原之間求存,磨礪下來一顆堅忍的心。
可是從未得到過漢庭真正意義的信任和幫助,弱小的烏桓人,再好不容易打下了一塊地盤後,還是被趕走了他鄉。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並不如他們當初在東胡的同胞鮮卑人一樣,就算是覆滅,也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記。
當衛寧這次的許諾開始,烏桓人終於開始活絡了,高句麗在此時並不強大,只是依附在公孫度的麾下罷了,而比起他們後方的衛寧勢力,那只是天差地別。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會懷疑衛寧將會失敗,這一個承諾日後未必將會有效,但是蹋頓卻知道,有那麼一支在河套的漢軍,一直不曾動用,而據他所知,這一支五萬人的馬背騎士已經開始南下,冀州的劉備,遲早都會成為別人的刀下亡魂……
蹋頓在掙扎猶豫了許久,終於還是不得不起兵遵從衛寧的命令。畢竟只是要他們配合幽州刺史趙陽抵擋公孫度的入侵,又不是讓他們南下去攪入那數十萬人的大戰,就算有些傷亡,但是也能夠表達他對衛寧的忠心……高句麗的地盤,是一個原離大草原中央王庭混亂的地方,只要能夠佔領那裡,烏桓人說不定也能夠成為如同鮮卑人那樣強大的民族!
烏桓人起兵了,蹋頓動用了兩萬人的控弦之士,加上趙陽調集幽州一萬五千邊軍,奔赴遼西長城……
公孫度不曾料到烏桓人竟然會介入,也不曾料到對方竟然這麼快就反應了過來,攻勢只到平崗便再難以前進……
事實上,公孫度應該慶幸,慶幸衛寧不曾騰開手腳,一直都將目光放到孫曹的身上,兩年的佈置也只是用了烏桓人和趙陽作為防禦,而不是主動出擊。
按照衛寧的構想,大漢的版圖原本就不應該只在遼東的盡頭而已,而作為勾結高句麗入侵大漢領土的公孫度也是衛寧欲除之而後快的人物。
另外個時空,高句麗的貪婪便體現在先是幫助曹魏討伐遼東而後又撕毀協議侵襲了遼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