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光沒有強調出來,以免讓人誤會他在暗示王譚是不仁德的一樣。他並無這個意思,他只是在評價王音,他不是在談論王譚或其他別的什麼人。

“的確是這樣的。王音大夫為人,公正孝廉,是一個可靠的人。王鳳大將軍的推薦,是合適的。”

孔光的話,的確是很有說服力。其他各位大臣,便紛紛這樣表態說。

“張丞相,你的意見呢?”

劉驁見張禹沒有吭聲,似乎在思索著什麼的,就問他。

“《論語·子路第十三》,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就王音大夫之為人,確實是能夠做到了的。為人誠懇,處事態度端莊,工作敬慎認真,在方面而言,是做到了仁心仁德的。聖人說,這樣的人,即便是夷狄,也不能棄之,所以,我也贊成各位大夫所說的,王鳳大將軍的推薦,是合適的。”

張禹回答道。

說起王章彈劾王鳳那件事情,也是個政治悲劇。王章是個讀書人,出身貧困。早年流落長安,窮到連被子也沒有。有次病倒了,發高燒,妻子唯有拿牛穿的衣服蓋在他身上當被子取暖。王章不覺悲慼落淚,妻子鼓勵他,滿朝顯貴,誰能勝過你?你不想自強不息,反在涕泣落淚,不覺得可恥嗎?後來王章發奮,漢元帝時獲任為諫大夫,後因石顯事件被免官。漢成帝登基後再徵為諫大夫,再由王鳳舉薦為京兆尹,也就是掌治京師的最高行政長官。

王章雖為王鳳所薦,但忠於國事。建始年發生日蝕,是重大事件。這一自然異象到底預兆了什麼?人們心裡恐慌,這異象顯然是含有對皇上不利之義。但會是誰?那個時候,真是人心惶惶的。王章認為,是外戚權力過大,掩蓋了太陽光輝的緣故,便建議罷王鳳的官。這個建議不無道理,而且溫和,對國家的影響不大。所以,當年漢成帝,以及滿朝文武大臣,都是這個意思。

但王音卻諫言,認為把日蝕的發生歸咎大將軍權大而掩蓋了太陽的光輝,是不公正的。日蝕,應是國家大災難的預兆。王鳳大將軍一心為國,嘔心瀝血,如果這都算是災難的話,那誰來為國操勞呢?一心為國怎麼可能是國家災難呢?這應是另有所指的。王音的諫言,說服了滿朝文武。所以,當後來王鳳辭職,以應預兆時,成帝便沒有批准。而是接受了王鳳的解釋,即陶定共王在朝的原因,而讓陶定共王劉康返回封國。後來,當黃河發大水,造成重大損失後,大家就認為是應了這個異象,才真正地安下心來。

“平阿侯王譚敬賢下士,樂善不倦,宜在上將久矣,以大將軍在,不得舒憤。今大將軍不幸蚤薨,累親疏,序材能,平阿侯接任大將軍更為合適。”

就在滿朝文武都贊同王鳳的推薦的時候。光祿大夫谷永卻表示反對了。

“王音大夫為人諫正,有忠節。且此是平陽侯的意思,定有他的道理。”

孔光說。

“不妥不妥。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累親疏,序材能,平阿侯接任更為合適。”

光祿谷永的諫言,讓一干大臣都靜默下來。論外戚之序,王譚無疑是更合適的。而論賢能,又沒有一個硬標準,不好定奪。

秦代設諫議大夫之官。這是一個從事言論制衡的崗位,專門在朝中唱反調,避免議事時出現一言堂的局面,而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獲得最佳決策。當然,諫言不是隻為求唱反調而已。必須言有所據,胡言亂語、或被認為胡言亂語,是要承擔政治責任的。因此,這又是一個有相當風險的崗位。王章後來就因為彈劾王鳳被質疑為有背叛皇上,偏私定陶王的嫌疑而被免官下獄。漢時武帝進行機構改革,將具掌議論職權的中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合併為光祿勳,是相當顯要的崗位,九卿等高官,大都要經歷這一階段,由光祿大夫升遷上來。

谷永在朝中幾乎形成一致意見時提出不同看法,也是職責所在。不過,他的諫言,論據不夠有力,關鍵在“累親疏,序材能”,但王音的父親王弘是皇太后王政君父親王禁的親弟弟,他是王政君的堂兄弟,也是外戚集團的人,輩份也不低。因此,兩相比較,個人品德、個人才能應為更重要的因素。

當然,話說到這份上,大家也就沒有更多的意見,剩下的就只是皇上的最終決定了。

“報——。”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黃門郎宏亮的聲音。

“進來。”

劉驁打了個手勢說。

劉歆當值。他穿著武裝的制服,但依然是文質彬彬的。進門後,向成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