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上十億Mop這樣的質量就絕不是一箇中子星所能具有的了,這就是下一章 要進人的巨型黑洞的王國。第十七章 巨型黑洞

當一個黑洞作為恆星引力坍縮的結果而形成時,它所能具有的最大質量約為10倍於太陽,但是,引力坍縮理論允許我們設想千倍、百萬倍甚至幾十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見附錄2)。什麼過程能夠產生出巨型黑洞呢?

已經知道三種這樣的過程。第一種是已在第15章提到過的早期宇宙中團塊的凝縮;第二種是由於作為黑洞特徵性質之一的質量不可逆增長的趨向(對現在的情況,微型黑洞的量子蒸發當然完全可以忽略),條件是周圍環境的物質足夠豐富,因而一個由超新星產生的初始質量為10M的“恆星級種子”能夠長成巨型黑洞;第三種則是由恆星團的引力坍縮而直接形成。

除了可能的原初起源之外,巨型黑洞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以恆星或星際氣體形式存在的物質,還需要這些物質被限制在一個足夠小的區域內,因而其演化過程是由引力支配的。宇宙中物質在星系裡的集中程度遠勝於星系際空間(至少能發光物質是如此),而星系內物質最集中的部分是其核心。假若有巨型黑洞,則星系核心是首先應該搜尋的去處,且從我們的銀河系開始吧。

銀河系畫像

啊,銀河,

真像天國的河在緩緩流淌,又如美人的身體發著幽光。我是沿著你遊向另一個世界,還是隻能空懷著愛意滿腔?

——歸勞默·阿波里納瑞

銀河系是一個直徑10萬光年,厚300光年的盤,正好與密紋唱片直徑和厚度的比例一樣。銀河系中心是一個大的隆起區,即所謂核球,盤和核球都被包在被稱為曼的稀薄得多的恆星球中(圖65)。

銀河系裡大約有1000記顆恆星,大部分是在盤裡。太陽的位置比較靠外,距離銀河系中心約3萬光年。盤裡除恆星外還有氣體和塵埃。盤中物質的分佈很不均勻,在旋臂裡比在別處密集得多,正是這些旋臂給出銀河系的特徵形狀。

盤在不斷地經受著動力學和化學的轉變。旋臂在轉動和變形,臂中巨大的氫分子云裡誕生出恆星;較大質量的恆星迅速地演化成為超新星爆發,並把複雜的化學元素散佈到周圍空間,這些元素又被吸收到新一代恆星之中。與之相反,暈是寂靜的,保持著星系的原始風貌。暈中的氣體已消散殆盡,只有可能是150億年前與星系一同形成的老邁恆星。所有的大質量恆星早已爆發,留下中於星,也許還有黑洞。中等質量的恆星已經離開了主序階段,其中一些已經變成白矮星;另外的正在經歷著大動盪,那就是脈動的紅巨星,光度很大而又在起伏變化。最後,暈中還有許多低質量星,它們很節儉地使用著自己的氫燃料,還將存活很長的時間。

曼的最重要特徵不是居住其中的恆星的性質,而是恆星作為球狀星團而聚集在一起的方式。

球狀星團

與所謂“開放”星團,即多見於盤中的由年輕恆星組成的鬆散群體不同,球狀星團在星系球中到處可見。每個球狀星團含有數十萬顆恆星,直徑不足150光年,它們看上去就像由引力所束縛住的固體球。最有名的一個球狀星團是在武仙座,雖然整個地可用肉眼看到,卻要用強大的望遠鏡才能把那個明亮的球分解成單顆的恆星。這個星團中心的恆星密度比我們太陽附近高2萬倍。如果星團中心某顆恆星周圍的行星上居住著天文學家,那麼他們所研究的天空真是妙不可言。那裡可以說不知道什麼夜晚,因為天空總是比我們的滿月時還要亮。那些天文學家對恆星有滿腹學問,而對河外的星系卻幾乎一無所知,因為星系微弱的光訊號會被他們附近的恆星光所淹沒。

這種在很小體積內聚集了眾多恆星的星團之所以特別明亮,還由於它們包含有鉅變星。正因為明亮,它們還被用來確定銀河系的邊界(大多數其他星系裡也有球狀星團,無論是什麼型別的星系)。

球狀星團的分市還使得天文學家能測定銀河系的動力學中心。它們沿著根扁的橢圓軌道運轉,銀河系中心就在一個焦點上。它們繞銀心公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億年。由於公轉,就頻繁地有球狀星團穿過星系盤。每次穿過時,強大的潮汐力就會把星團邊緣那些束縛得不夠緊的恆星剝掉。

正因為球狀星團的緻密,它們複雜的演化詳情尚未被充分認識,現在還不知道其中心是否有大黑洞作為恆星聚合的結果而形成。然而,它們演化的總輪廓仍可概述於下。

球狀星團都有蒸發現象,正像恆星以熱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