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都消失在黑洞之中,而黑洞只不過稍稍增大點質量而已。要使能量釋放,恆星就必須在黑洞外面破碎,導致有些碎片能成為吸積盤的成分。
管星式恆星
在許多方面,沉浸在星團裡的巨型黑洞,與被譽星“隨從”所圍繞著的太陽報相似。星團中的恆星就像一種能量儲藏器,一般情況下離黑洞甚遠,因而幾乎不受中心引力場的影響。但是,一已有的恆星在黑洞附近掠過,就會受到加速而偏離原有的軌道,有時其中一顆星會直接落向黑洞。從這時起,這顆星的命運就完全由吸引它的引力餅和照射它的輻射場來控制。像靠近太陽的管星那樣,這顆星也受到很強的輻射,輻射不是來自黑洞,而是來自其周圍吸積盤的高溫區域。恆星於是開始蒸發,逐漸脫去外層,直到露出熱核反應的核心。如果這顆星並不過份靠近黑洞,它就還能沿拋物線軌道離開引力講,不至被損壞得太嚴重,並且在幾年後會返回到原先的位置,否則,這顆“香星式”恆星就會由於失去了太多的軌道能量而被黑洞束縛在一個橢圓軌道上,並且越來越向中心靠近,在每次經過“近心點”時都丟失一些氣體。
但是,若星式恆星的蒸發只能為黑洞的食物供給作出很有限的貢獻,星系核的活動要求黑洞消耗相當於整個恆星的氣體。有兩種情況能使恆星以適當的方式瓦解:一種是黑洞附近的兩顆管星式恆星的碰撞;另一種是單個恆星被黑洞的潮汐力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