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清閒,在一旁照顧著弟弟妹妹。老爺子家的兩個兒子趙正趙亮帶著幾個壯漢把村裡人家像樣的桌椅都搬了過來,擺了滿滿一地。惠娘杏娘按照青兒的說法,早早把大骨頭熬上了,幾個媳婦也在一旁幫忙準備著主食饃饃,廚房裡撿的撿菜,和的和麵,還有說有笑的,很是熱鬧。

中午時分,村裡人大都來了,坐了一二十桌,李奶奶看了看,招呼趕緊傳菜,大盆大盆的蔬菜傳到每個桌上,一盆蔬菜裡還炒了些豬肉進去,最後上來的是一大盆大骨湯和一大盤饃饃,鄉下席面說不上好但是管飽,份量都挺足的。眾人坐好,村長開始講話:“今天大夥兒歡聚一堂,一是賀李家喬遷之喜,二是賀李家惠娘認了趙大勇兩老口做乾爹乾孃。”惠娘上前給席面上的兩位老人磕頭,敬茶,禮成,然後又帶著一家人在老人面前改了稱呼,正式認下了幹爺爺幹奶奶。青兒甜甜地喊了聲爺爺奶奶,一邊心想這規矩還挺大的,以後也算在這裡有親戚了。

最後村長代表主人家說了幾句客套話,喊吃好喝好。大夥兒一邊吃一邊聊天,場面很熱鬧,好多都說好久沒這麼熱鬧過了。鄉里人吃飯沒那麼多規矩,也不講究食不言寢不語,個個甩開腮幫猛吃,一邊還不忘聊天灌酒。女人小孩和那些漢子的席面是隔開的,婦孺這邊看起來就斯文了很多。小媳婦們一邊吃一邊輕言輕語的拉著家常,一會兒好多婦人稱讚惠娘湯做得很好吃,一聽是骨頭熬成的湯,都說開眼界了,長見識了,回家以後也這樣做,還費不了幾個銅子兒。沒想到,後面村裡真掀起了一陣陣家家戶戶喝骨頭湯解饞的風俗。當天惠娘一直樂呵呵的,從頭到尾都合不攏嘴。

巧兒果兒也很開心,東跑跑西跑跑的停不下腳,巧兒性子比較開朗,拉著弟弟很快和村裡的小孩打成一片,青兒不願意和小屁孩一起玩,寧願呆在席上聽著無聊的家常,沒想到被婆子媳婦們誇獎很乖巧。

這席面吃了整整兩個時辰,幸好吃食備得充足,青兒估計了一下自家兩個月都吃不完這麼多,這些農家漢真能吃。原來青兒覺得這些個大鍋菜並不好吃,還比不上學校食堂裡的大鍋菜,又沒什麼油水,惠娘他們備了這麼多蔬菜,肯定會剩很多,結果被吃的一乾二淨,大骨湯更是連渣都不剩,嚇了她一跳。眾人酒足飯飽後,就開始嚷嚷需要幫忙的話吆喝一聲就行,李貴喝得醉熏熏的還樂呵呵不忘道謝。村裡人走的時候也順便把自家的座椅順走了,這讓青兒一家省下不少事,早上幫忙的媳婦婆子都留了下來幫忙清理,忙完掃尾的工作,惠娘把剩下的饃饃大部分分給了來幫忙的媳婦婆子後,才歇了下來。

晚上一家人草草吃了點東西就歇下了,青兒躺在床上一邊琢磨:今天這一頓下來,家裡已經沒有多少餘糧了,自己手上也就剩下二三兩銀子,得趕緊想個營生了。二哥李貴以後肯定是要分開開火的,他幫了不少忙,除了那套屋子,也沒給過他一個銅板,反而之前他掙的銅板都上交了,手上應該也沒幾文錢。娘也很擔憂生計,但是她先想到的是先在村裡站穩腳,所有這次捨得下血本。青兒也很理解,好在她有空間在,也不至於餓死。不過太依賴空間了,她有些不喜,要是空間那天突然消失了,那可怎麼辦,她不想自己成為一個投機分子,還是踏踏實實的安心些,但是目前她一刻也離不開空間,不由有些糾結。

天氣漸漸轉涼,李家落戶的文帖也批下來了,青兒想以後他們就是趙家村裡人了。村裡還給惠娘李貴兩家人劃了些無主的山地荒地,以後兩家人都是要上繳人頭稅和糧稅的。

有了土地,家裡人開始張羅著要買些種子,還有天氣漸漸轉涼也要添些衣物,加上家裡的糧食也不多了。青兒叫來李貴開了個家庭會議,會上惠娘一直愁眉苦臉的,青兒只好拿出手上僅有的三兩銀子給惠娘,一邊還說她手上還有不少桃子葡萄還可以換些銀錢,讓他們放心去買糧買衣,惠娘這才放心了。

青兒想了想又說:“娘,二哥,我們買的東西多,還要賣果子,最好還是去縣城。我們找趙爺爺借牛車,要是到時候他們一家也要一起去趕集,到了縣城我和二哥就找個藉口單獨去賣果子,你們可不要說漏嘴了,這個秘密只能咱們自家人知道,不能外傳。”惠娘點頭:“我省得。”李貴也點頭稱好,青兒買給小豆子的衣服料子是最好的,一直以來有什麼好東西有青兒一家的也沒短了他們這個小家的,李貴一直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有對青兒的吩咐沒有不從的。

李貴去趙老爺子家借牛車,兩個老人家果真不放心他們獨自上路:“你們算起來還是第一次上縣城,讓趙正兩口子陪著你們去吧,免得你們在城裡胡亂摸索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