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了家底,她手上還有二十多兩銀子,眾人聽了吃了很是驚喜,這才底氣足了。商量了好一陣子,決定房子的花銷不能超過二十兩,後面由李貴負責去跟村長一系列的瑣事,雖然趙老伯一家待人不錯,但是老是寄人籬下不是個辦法,畢竟有房才又家,青兒心想,得感覺把房子定下來。
接下來的幾天,李貴早出晚歸負責房子的事,青兒一家被趙李氏養得個個精神抖擻。這期間也有不少人串門子,一家人倒是認識了不少村裡人。青兒也發覺,趙老伯一家人緣還不錯,這些人似乎很喜歡來他家串門。這裡的人大多比較淳樸,外姓人也有不少,有祖上當兵退伍後留下來在這裡安家的,還有種種原因來到這裡的。村裡外出的安家的人也很多,這裡離縣城近,很多人發家了就搬走了,為了平攤糧稅,原住民也不排斥外來人,再說幾個祖上當過兵打過仗的外姓人在村裡還挺受尊敬的。
李貴找好了房子,全家人都跟著去看了看。那是挨著的兩處房子,位於村子邊上,一處外面是籬笆院子,周圍還有半畝平地,原來的主家要急著搬去城裡跟兒子住,房子又一直沒人買,就賤賣了,只要10兩銀子。旁邊還有一戶人家,看到鄰居搬走了,自己單家獨戶了,感覺很是不方便,就盤了土地重新修了房子,這套也是要賣的。不過外面沒有院子,只要四間土屋。房主硬要四兩銀子才肯賣,怎麼說都不肯降價,家裡人覺得有些貴。村長說還有一處房子,也是舉家搬走要賣的,不過沒有院落,價格倒是實惠。惠娘他們後面想想,一大家人住近些有個照應,而且附近還有一條小河,很是方便,就拍板都買下了。青兒倒是覺得這房子買得划算,便宜得離譜。只是她沒想到,這裡的人家一兩銀子夠三四個月的嚼頭了,有的人家一年都用不到幾個銅板,這房價算起來也不便宜。
搬家的時候。趙李氏拉著眾人的手很是捨不得,一直嘮叨:“我們也算本家,老婆子沒有女兒,以後你們就當這裡是孃家,多走走,多來看看老婆子。”惠娘抹著眼淚連連說好,趙老伯在一旁看著不樂意了:“老婆子,哭喪什麼呢,這是搬新家,是好事,再說啦,以後還住一個村子裡呢,又不遠。”老太太這才抹乾了眼淚。
喜上加喜
院子很寬,中間是兩排房子,共有六間,都是用石塊砌成的,屋頂是青瓦。還有一間柴房,是和主屋分開的。青兒四處看了看,對房子三四米的層高還比較滿意,這種高度顯得屋內更寬敞了。
拿到房契,一家人就開始商量搬家事宜。趙大勇一家人也跟著一起參謀,李奶奶在一旁不停的掐算日子,一定要找一個最吉利的日子,最後把日子定在當月初九。惠娘聽到這是一個好日子,還易認親,不由心裡一動,拉著李奶奶的手誠懇的說:“大娘,我想讓認二老為乾爹乾孃,不知道惠娘有沒有這個福氣。”李奶奶聽到高興的說:“好啊,好啊,老婆子早想有個女兒了。”青兒看到惠娘很是認真的樣子,眼睛還紅紅的,心裡有些明白惠娘是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有些想老家了,趙大勇一家人不錯,認個親也好。
透過兩大家人反反覆覆商議,覺得喬遷當天還是要宴請全村人才夠禮數。農村裡都有這個風俗,在現代也是,喬遷新居的時候,親朋好友都是要來恭賀的。再說他們一家人剛搬來,理應請眾人吃頓飯,也好互相認識認識。還好村裡只有二三十戶人家,一家人暫時不缺這麼些銀錢,在青兒的鼓動下,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因要宴請全村人,青兒一家提前兩天到新家,安排一些瑣事,走得時候,李奶奶抹著眼淚拉著惠孃的手依依不捨,青兒一家也很是捨不得。
趙老爺子家把這個訊息通知了出去,一邊幫著找幫手和著落當天吃食,柴火是從老爺子家擔來的,還不少。鄉下人很樸實,聽到這些訊息,一個個提前就把禮送來了,東家一把米,西家一把面,這個送一把蔥,那個一把小菜,加起來還不少。頭天,李貴惠娘跟著老爺子的大兒子趙正去了一趟小集市,補齊了食材,青兒忙著她的小菜園,就沒跟著去,只是讓李貴多買些大骨和蘿蔔,這兩樣都很便宜,李貴雖然有些奇怪,但也沒有問緣由直接點了點頭。
德興二十四年九月九日,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易搬遷易認親。天剛亮,惠娘就提著一大塊肥豬肉,兩匹粗布去了趙老爺子家,不一會兒,老爺子家全家出動,浩浩蕩蕩的來到院子裡,開始安排相關事宜,那塊肥肉又被提了回來。
席面擺在惠娘李貴兩家人之間的空地上,兩家都開了火,熱火朝天的。李奶奶又叫了村裡好多媳婦婆子過來幫忙,青兒看著好像沒有自己插手的餘地,也就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