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如實向媽媽彙報以後,媽媽在處理上,應該明顯地和對待他說謊時的態度有所不同。錯誤自然要批評,因為這種批評是讓孩子明是非,辨善惡,是對他的人生負責。但另一方面,媽媽不但不能由於孩子承認過錯而加重責罰,還要對這種說實話、敢認錯的行為給予表揚。這種表揚可以鞏固孩子說實話這一美德,同時,對孩子勇於改正錯誤也極有好處。丁丁的媽媽從小就注重對他的誠實教育。丁丁一旦犯了錯誤,只要承認,媽媽就不會懲罰他;如果主動承認錯誤,還會有獎勵。一次,丁丁踢球將鄰居家的玻璃踢壞了。雖然沒有人看見,但是丁丁主動向鄰居承認錯誤,並拿出自己的零花錢賠給了鄰居。媽媽知道這件事情後,不但補上了丁丁的零花錢,還獎勵給丁丁10元錢。若誠實之後帶來的都是怒罵、指責,說謊行為將繼續出現;孩子說出真情後,常可找出解決辦法,或獲得媽媽的諒解,進而一起跟著想辦法,誠實才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媽媽應該練習對情緒的控制,當預期有負向情緒時,可暫時離開或幾分鐘後再談。
4。進行適當的懲戒。歡歡花錢大手大腳,經常偷家裡的錢。一天,媽媽發現家裡的錢又少了,而歡歡的書包裡悄悄地多了幾件玩具。很明顯,又是女兒乾的。媽媽問歡歡:“你是不是又拿家裡的錢了?”“沒有。”歡歡又像以前一樣,很乾脆地否認。為了糾正歡歡的不良習慣,媽媽決定對歡歡進行制裁。第二天,媽媽停止了給歡歡零花錢,並說:“什麼時候,你跟我說實話了,什麼時候再給你零花錢。”第二天,歡歡死咬著牙不承認。第三天,沒有零花錢太難受,歡歡只得承認了。媽媽趁機對她進行了教育,告訴她做人要誠實的道理。從此,歡歡不再偷錢和撒謊了。有些媽媽往往採取懲戒的方法糾正孩子不說實話的壞習慣。這種為“戒”而“罰”,也是愛的基本方式之一,然而這又是一種最棘手和帶有風險的愛,因為小學孩子容易對施加懲戒的人產生牴觸心理。但是,如果你的懲戒出於愛心,又執行得合理、巧妙,事後講清道理,孩子會受益很大,並心悅誠服。在認真耐心的教育之後,孩子又出現說謊等負面行為,可以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
第5件事 孝敬父母,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1)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長輩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最高貴的感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德。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衡量一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標準,它體現了最根本的人性和道德觀念。“孝道”的時代傳承,也確實為促進社會穩定、保障民族團結做出了重要貢獻,解決了幾千年沒有社會保障時期的養老問題。而以之為支撐的宗法制,更成為華夏子孫世代傳承的精神支柱。
“孝”的核心內涵就是愛敬長輩。家庭內的孝,是指贍養父母,衣、食、住、行、思想上照顧老人,盡人子之責。家庭外,家庭宗親長輩、外戚長者,還指社會上所有長輩。所以孝的內容不僅僅是實現長輩的願望,力求上進、實現人生價值、最終報效民族和國家更是孝的表現。孝道是民族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範疇。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幾千年沿襲的做人準則,也是中華文化的本源之一。11歲的朱洪山從小在外婆家長大,與外公、外婆感情很深,去年6月,外公去世了,外婆被接到他家來住,可後來聽說家人要把原來的老房子賣掉,外婆說什麼也不願意。家人無奈只好隨她搬回原來的房子居住。小洪山看到媽媽及其他親屬都忙於生計,顧不上陪伴老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小洪山自告奮勇地替大人承擔了陪伴外婆的任務。
外婆家離他家有一公里左右,他每天放學後便抓緊時間做作業,吃過晚飯後就到外婆家去,幹一些提煤、倒爐渣等力氣活,還陪外婆看電視、聊天、講故事、講笑話,一年多從未間斷,使78歲高齡的外婆備感欣慰。
10月初的一天,洪山偶爾看見外婆與其他老人一起去聽健康講座,其他老人都搬著方便輕巧的小馬紮,而外婆卻搬著又重又硬的木製方凳,於是他就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的時間到附近的農業連隊拾花掙錢,給外婆買了一個馬紮。外婆心裡特別高興,逢人便說:“我的外孫是個大孝子,這是我的福氣呀!”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無孝敬父母的美德,不單單是子女對父母的關心,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