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只不過以暴制暴,最終的結果是給雙方帶來無盡的創傷跟遺患。
待轟鳴聲漸漸遠去,夏樹道:“愛爾蘭早期採用兵役制,確實是出於增強國防力量的考慮,可是隨著軍隊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維持一支龐大軍隊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我們改成了募兵制與兵役制混合,常備軍的總兵力維持在人口的五十分之一左右,但這個比例其實還是太高了。按照我們原本的規劃,愛爾蘭軍隊的規模是要在1945年壓縮到10萬左右,也即人口比例的百分之一,然而蘇格蘭軍隊規模的迅速擴充讓英格蘭人感到非常惶恐,他們也開始擴充軍備,這樣的形勢我們不得不對不列顛群島未來的和平持謹慎的觀望態度。”
巴里奧爾卻不以為然地回應說:“三千三百萬人口的英格蘭懼怕四百萬人口的蘇格蘭?這可是我有生以來遇到過的最滑稽的事情了!如果說英格蘭的統治階層有能力管理好他們的國家,讓民眾安居樂業,讓軍隊一心衛國,就算蘇格蘭軍隊再擴充一倍,他們也無需擔心吧!”
夏樹看了看自己的同伴:“我和克里斯蒂安從很小的時候就認識現在的英格蘭國王了,我們都覺得他是一個公正、寬容、仁慈的好人,他有能力治理好一個國家,英格蘭王國的大多數問題應當歸咎於歷史,而不是因為他和他的大臣們在治理國家方面有失職的地方。事實上,如果他採取嚴厲而血腥的管制手段,英格蘭人早就服服帖帖了,但他選擇了一條更為溫和的方式,那就意味著他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穩定這個國家。”
巴里奧爾若有所思的點點頭:“確實,如果我們有足夠長的時間,我們的國家絕對可以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可是有幾個人能像陛下一樣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國家的主宰者,然後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讓它一步步強大起來,而且接下來還可以有至少二三十年的時間來享受成功的榮耀?”
聽到這裡,夏樹不由得打量起巴里奧爾的臉龐。如果自己也是到了這樣的年齡才登上愛爾蘭王位,還會有曾經的那般從容不迫,還會像澆灌植物一樣耐心陪伴它一步步成長起來,然後帶著悠然自得的心情享受到耕耘的喜悅嗎?
第46章 躁動的蘇格蘭 下
推薦閱讀:
正如人們擔心的那樣,就在都柏林世界航空博覽會結束後沒過多久,不列顛國家的關係便因一場外交紛爭而變得緊張起來。
幾乎所有的外交紛爭的源頭都是國家的利益衝突,這次也不例外。引發紛爭的起因是一條船,確切的說是一條未完工的萬噸級戰艦。它是舊英帝國海軍訂造的第5艘勇敢級大型巡洋艦,建造代號“海王星”,於1932年9月動工,原定於1934年服役,但建造程序因二戰爆發放緩,等到英聯邦退出戰爭時,這艘戰艦的艦體完工度僅為70。隨著英帝國分崩離析,這條戰艦的命運也變得撲朔迷離,首先是造船廠的英國工程師們擔心德國人將它納為己用,遂將所有的圖紙資料付之一炬,後來德國海軍的技術團隊對它進行了實地的考察,認為這艘戰艦對德國沒有任何的實際價值,而後愛爾蘭、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同盟國家也都打過它的主意,但出於種種原因,沒有一個國家得以接手,它最終成為新生的蘇格蘭共和國從英帝國那裡得到的一筆有爭議的遺產爭議之處在於這艘戰艦當初是由英帝國政府出資建造的,而英帝國政府的收入有一多半來自英格蘭地區,所以英格蘭王國主張這艘戰艦三分之二繼承權,他們提出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由英格蘭王國以資金抵償蘇格蘭所擁有的三分之一繼承權,以獲得這艘未完工戰艦的完整所有權,一種是將它直接拍賣,英格蘭王國獲得拍賣款項的三分之二。
英格蘭王國的主張似乎很有道理,但英帝國的崩潰不是自行瓦解,而是遭到同盟國的強行肢解,不列顛的國土、國民、資源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國之間的分配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合法、合理的界定,而是在佔領軍監督下進行的強制分解。當時戰爭剛剛結束,無論是蘇格蘭共和國還是英格蘭王國,首要任務就是在廢墟上重建社會秩序,誰也沒有氣力來續建一艘意義不大的戰艦,但蘇格蘭方面每每動起將它拍賣拆解的念頭,英格蘭方面必定跳出來插上一腳,最終的結果就是它一直擱置在格拉斯哥的費爾菲爾德造船廠,直到巴里奧爾上臺執政。以蘇格蘭政府目前的能力,當然還不足以打造一支強有力的海軍艦隊,但“海王星”卻被視為是重建蘇格蘭海軍的標誌。在1942年以前,這艘大型巡洋艦的艦體還是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續建,可是從1942年春開始,蘇格蘭當局得到了來自日本的技術援助,“海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