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的產油區也長期被同盟國佔據,經濟建設是在重重困境中艱難前行。由於單線鐵路基本能夠負擔經濟貿易的需要,蘇俄政府遲遲沒有上馬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複線工程。按這條單線鐵路百分百的運力計算,蘇俄軍隊最多能夠維持八十萬人馬在遠東地區作戰,而且前線部隊的機械化程度越高,飛機大炮數量越多,對後勤保障的需求量越大。現如今,蘇俄已在遠東戰場投入了一百多萬軍隊,經過四個月的作戰消耗,不但戰前大量儲備在遠東戰區的軍需物資告罄,就連大後方的各種庫存也已見底。
另一個令蘇俄高層和軍方將領頭疼的問題在於日本軍隊的韌勁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計。即便是在身陷絕境、後援無望的情況下,大多數日軍官兵也不肯繳械投降。為了攻克日軍固守的防線、要塞乃至重要城市,蘇俄軍隊不得不花費高昂的代價。而且,這場戰爭是在日本的本土之外進行,日軍撤退時毫不遲疑地實施了堅壁清野的策略,蘇俄軍隊每向前推進一公里,就必須修復這一公里道路上的鐵路、橋樑,才能夠維持後勤補給的暢通。
於是,在攻佔哈爾濱之後,蘇俄軍隊放緩了攻勢,其主力部隊沿中東鐵路駐紮,僅布柳赫爾元帥指揮的第3方面軍繼續向長春挺進。
隨著蘇俄軍隊深入偽滿洲國境內,日軍大本營令侵華各部全面停止攻勢,或就地轉入防守,或向軍事重鎮後撤收縮,從而將大批戰鬥經驗豐富的野戰部隊調往北方戰線,東南亞和澳洲各地的日本駐軍也被大量抽調。除此之外,日軍大本營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兩次釋出******,動員了近百萬後備兵員,國內的工業體系也迅速轉為戰時體制,數以萬噸計的作戰物資由日本列島各處港口裝船運往偽滿洲國和朝鮮半島。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化被動為主動,一面嚴密封鎖日本海,防備蘇俄艦艇對其海上運輸線的襲擊,一面組織海上分遣編隊和潛艇部隊北上,攔截從北美和夏威夷開往俄屬遠東的船隻,兩方面的部署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此消彼長之下,日本軍隊逐漸積累了在遠東戰場展開戰略反攻的資本。至1942年7月,日軍在偽滿洲國和朝鮮半島的陸軍部隊已達一百二十餘萬,陸海軍作戰飛機7000多架,各式火炮兩萬多門,炮彈一千餘萬發,除戰車部隊的裝備尚有較大缺額,其餘各項均已接近甚至反超蘇俄軍隊。
在這形勢微妙的相持階段,日軍大本營的意圖是利用本國工業規模的優勢,再多攢兩個月的兵,囤兩個月的物資,而後一鼓作氣將蘇俄軍隊逐出偽滿洲國以及朝鮮半島,順勢佔領外蒙東部和俄屬遠東的部分領土,迫使蘇俄接受東北亞爭霸失利的結局,然後揮師南下,徹底擊敗在長江以南負隅頑抗的中國政府。
可是,從符拉迪沃斯託克及周邊基地出發的蘇俄空軍轟炸機群於7月10日和11日連續空襲日本中東部的重工業中心,並將炸彈投到了東京市區,這不但給日方造成了大量的人員、財產損失,更在精神上極大地刺激了一貫自負的日本軍民,令日本高層大為震怒。日軍大本營不得不提前實施他們的戰略反攻計劃,而且,揮劍出擊的方向也較之前的方案進行了較大的調整,蘇俄在遠東最大的戰略堡壘,符拉迪沃斯託克,成了日軍攻擊的首要目標。
1942年7月28日,日本關東軍、日本朝鮮軍以及日本海軍展開大規模聯合作戰行動,兵鋒直指朝鮮半島北部的數萬蘇俄軍隊。這場戰爭正式拉開序幕後不久,從符拉迪沃斯託克方向展開反擊的蘇俄軍隊迅速將侵入俄境的日滿部隊擊退,而後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蘇俄軍隊便佔領了包括清津在內的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由於朝鮮半島北部為多山地形,既不利於機械化部隊活動,也不利於軍需輜重運輸,而且蘇俄海軍在遠東的力量根本無法同日本海軍抗衡。在“基洛夫”號被日本海軍擊沉後,蘇俄高層調整了他們的作戰策略,將主要戰場放在了遠離海岸線的偽滿洲國境內,蘇俄軍隊在朝鮮半島便由攻轉守。
7月28日深夜,配合日本關東軍從偽滿洲方向自西向東推進,日本朝鮮軍由南往北攻擊,日本海軍以數千陸戰兵在朝鮮半島東海岸的清津實施登陸作戰,意圖圍殲蘇軍在清津以南的四個師又若干獨立部隊……
“指揮部,指揮部,這裡是東南11號觀察所,敵方步兵已登陸,請求炮火支援!請求炮火支援!”
拿著話筒焦急向上級報告的,是一名頭戴鋼盔、身穿卡其制服的蘇俄軍官。在這座小小的掩體外面是一望無垠的大海,海面上漂泊著數十艘懸掛旭日旗的艦船,有的已經靠岸,有的正向海岸駛來,還有在原地徘徊並且不斷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