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2部分

行員列為終極預備隊,不到萬不得已通常不會將他們派遣上陣。如今派上施徹拉姆中校和以德國飛行員為主的第222艦載俯衝轟炸機中隊,足見這場戰鬥的重要程度!

升空之後,施徹拉姆中校駕駛他的ju…17t在美國艦隊外圍盤桓數圈,中隊所屬的11架“雷霆之錘”陸續來齊。它們排成齊整的v字形編隊,然後以220公里每小時的巡航速度向南飛去這個速度不但遜色於美制sb2u“守護者”的常規巡航速度,甚至比美英聯合研製生產的“旗魚”魚雷轟炸機還要慢,而這也是航空指揮官安排ju…17t編隊率先出發的關鍵原因。

空載狀態下的ju…17t飛得並不慢,如果完全不考慮航程,它們能夠以接近400公里的時速翱翔於高空,但是從美軍航母上起飛的這些“雷霆之錘”掛載著最致命的殺器1000磅也即450公斤的重磅航空穿甲彈,而且攜帶了額外的200升副油箱,為的就是將作戰半徑增大至日軍航母戰隊所在海域。

約克城級、約克城級改進型還有從愛爾蘭秘密租借來的同盟者級均配置三臺升降機,它們能夠以非常快的速度起飛艦載機。前後間隔不到45分鐘,投入反擊的42架俯衝轟炸機、34架魚雷機以及58架戰鬥機便全部升空。

這個時候,在諾魯島東北方海域,日本航空戰隊所屬的六艘航空母艦“祥鶴”、“瑞鶴”、“大鳳”、“祥鳳”、“瑞鳳”、“龍鳳”,分為兩列縱隊,在輕艦艇的嚴密護衛下向北徐進。中高階軍官們已從出擊航空部隊發回的無線電報中得知了第一波空襲大獲成功的訊息,在將第二波攻擊機群派出之後,所有人都在滿懷欣喜地等待著先鋒功臣們的凱旋,殊不知部署在諾魯島海域的美國潛艇正循著它們的蹤跡獵殺而來……

最先發出反潛警報的是在日軍航母戰隊右翼擔任警戒的護航驅逐艦,艦上的嘹望員目睹四枚魚雷在海面下疾馳,連忙通知艦橋緊急規避。這艘日本驅逐艦憑藉靈巧的機動效能躲過了這組暗箭,可是危機並沒有就此解除,四條魚雷繼續以大約40節的速度向前疾行,而在它們航線的前方,日本聯合艦隊最寶貴的航母無一例外的展露出它們長牆似的艦舷從那艘已經避過魚雷的日本驅逐艦上看去,航空母艦編隊中的二十多艘艦艇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截面”,只要那四枚魚雷繼續保持現有航速和航向,擊中一艘艦艇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情急之下,驅逐艦上的官兵們連忙用他們的艦炮阻擊魚雷,遠遠看去,這情景景象是驅逐艦在攻擊本方的航母編隊,然而大大小小的水柱密密麻麻,卻沒有一個能夠引爆魚雷。

為了緊急聯絡航母編隊規避魚雷,這時候那艘日本驅逐艦也顧不上無線電靜默不靜默了,指揮官用明碼頻道直接向其他護航艦隻通報了魚雷動向。畢竟,這種魚雷的百米速度還不到5秒,越過1000碼的距離只需要3分鐘,時間已經容不得通訊人員再啪啦啪啦的打訊號燈了!

受到地理、艦艇設計理念以及由建造背景等原因的影響,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普遍具有航速快、機動性好的特點,其中瑞鶴級的設計航速達到34節,“大鳳”號為33節。與其它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不同的是,三萬噸級的“大鳳”號從設計階段就被賦予了航母指揮艦的角色,通訊指揮能力和防護抗沉效能優於載機量以及絕對航速,因為採用了防雷壁、防雷隔艙,雙重艦底等一系列先進技術,建成服役之後被冠以“不死大鳳”的名號,號稱“被普通魚雷擊中也能夠堅持不沉”。

“魚雷從右舷方向襲來!轉避!緊急轉避!”

“快左滿舵!左滿舵!”

“不死大鳳”的艦橋上,艦長山口多聞拼命撕扯著嗓子,舵盤在大副手中飛速的轉動著,戰艦的急速轉向也令甲板開始微微傾斜。艦上的炮聲疏散的響起,飛射出去地炮彈很快在附近海面上激起或大或小的水柱,可是倉促之下輕重火炮的彈著點距離水中的魚雷還有好一段距離,炮彈掀起的浪花也無助於改變它們的航跡。即便如此,水兵們最擔心的事情卻並未發生,也許是艦長及時下達了轉向命令的關係,也許是對方所發射地魚雷原本就不是衝著自己而來,那些魚雷鏘鏘從艦首前方穿過。看著由氣泡形成的白色航跡如此之近,艦橋上那些神經脆弱的人幾乎驚得癱倒過去。

在軍官們的叫喊聲中,操控艦炮的水兵迅即將炮火鎖定在一道道飛速向前“划動”的白色水痕上,整個艦隊這時已經是警報聲響成一片,槍炮聲一陣緊過一陣。魚雷所向之處,隨處可見拼命轉向的戰艦,不論是驅逐艦、巡洋艦還是更大一些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