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從零直接到二代半著實不易。透過斯維爾德洛夫、布勃諾夫乃至於那位並非池中之物的人民委員會副主席的眼神表情,可以看出俄國人對海洋的嚮往,以及他們不甘於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二流強國角色的那種自尊和自信。
在穹頂船塢的盡頭,夏樹停步遠眺,偌大的港灣之中,有個看似不起眼的碼頭,那裡集中停泊著好些“黑魚”。在舊時空的歷史上,蘇聯和俄羅斯建造過不少名頭響亮的潛艇,阿爾法、颱風、阿庫拉、北風之神,它們以某些領域的尖端效能以及令人畏懼的威懾力而聞名,是20世紀後半葉以來蘇聯和俄羅斯海軍手中最為鋒利的劍。就戰略處境和國防實力而言,重點發展潛艇確實是俄國人迫不得已的出路。區區一艘w航母就算非常圓滿的建成服役了,且不說到它真正形成戰鬥力還需要多長時間,單純以資料論,它的出現改變不了蘇俄在周邊任何一個海區的實力排位,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蘇俄海軍所能夠依靠的大腿依然是陸基航空兵和潛艇部隊……
夏樹望見的那群“黑魚”當中,有四條堪稱是蘇俄海軍的“鎮海之寶”,它們也是這個時代俄國人極少數真正能夠拿得出手的海軍裝備。無論對內還是對外,它們都只有k這樣一個簡單的級別代號,它們沒有各自單獨的艦名,僅被冠以k1…k4的戰術編號,但它們卻是“基洛夫”號之後西方國家最關注的蘇俄艦艇。
相比於德、美、日三強一級潛艇動輒建造二三十艘的規模,一個級別只建造四艘很不起眼,可沒有哪個國家、哪支海軍敢於小瞧這四艘k級潛艇。在這個大多數現役潛艇的水下航速不超過10節的時代,k級能夠以164節的速度進行水下衝刺,而且經濟航速下的水下續航力高達240海里,為普通潛艇的四到五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aip潛艇(即使用不依賴空氣推進發動機作為動力的潛艇)的早期作品。
在40年代中期,蘇俄的工業和軍事科技跟世界頂尖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造船工業的基礎不算薄弱,但整個二三十年代,蘇俄的戰略重心都在陸地和天空,用於海軍建設的投入少得可憐。就比如說跟英國合作建造的基洛夫級大型巡洋艦,它們在蘇俄國內被視為海軍王牌戰艦、海上作戰利器,長期活躍於歐洲海域,是歐洲各國報刊新聞裡的“常客”,但投入遠東戰場之後,很快就被日本海軍給乾脆利落地擊沉了。意識到發展水面艦艇投入大、見效慢,蘇俄海軍遂確立了優先建設海航和潛艇部隊的戰略規劃,k級潛艇便是第三個“海軍五年計劃”的傑出作品。
儘管在國際海軍領域的權威人士們眼裡,蘇俄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想要搞出建造水下高速潛艇所必須的“閉式迴圈推進系統”簡直是異想天開,但憑著艦艇工程師們的聰明才智和鑽研精神,再加上情報部門從歐美國家那裡搞來的一些技術資料和技術裝置,摩爾曼斯克造船廠研發部門於1943年完成了k級潛艇的理論驗證工作僅僅比德國和愛爾蘭聯合研究機構慢了10個月,領先於美、日、意這三個傳統的海軍強國。到了1944年初,蘇日戰爭正展開新一輪角逐,蘇俄軍隊已有取勝跡象,但是想要徹底擊敗日本軍隊,尚需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蘇俄二號人物布勃諾夫又一次率領龐大的代表團遍訪歐美,利用西方國家積極壓制日本擴張的心態,謀求資金、技術、物資等方面的援助。正是這次出訪,使蘇俄獲得了德國克虜伯研發生產的新型高強度鋼材,為k級潛艇的建造夯實了物質基礎。在設計和建造部門的不懈努力下,第一艘k級潛艇於1945年4月建成,建造週期僅為15個月又10天,另外三艘則分別於6月、8月、11月完工。
建成服役的k級“水下高速潛艇”,排水量為水面1870噸,水下2410噸,海上自持週期為45天,最大可達60天,水面續航力為18000海里,水下續航力300海里,具備深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展開作戰活動的能力,安全潛航深度達到100米,較普通潛艇增加了一倍,而作為深度最大的邊緣海,巴倫支海的平均深度為229米(一般的邊緣海平均深度在百米左右),這種地理條件正適合水下它們施展功力。武器方面,k級裝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搭載魚雷22枚,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水下航行速度,該級潛艇僅在指揮塔後部安裝了兩門25毫米機關炮,一旦遇到敵方反潛飛機,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逃據情報顯示,蘇俄海軍潛艇部隊緊急下潛的訓練標準是90秒,即從發現敵機到潛艇完全入水耗時不超過一分半鐘,而k級潛艇的訓練標準是30秒!
第98章 雪中會操 上
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