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這裡的居民所剩不足兩百,來自美國和英聯邦國家的軍人則增加至兩萬兩千人,這些人因為隨時可能被同盟國海軍的炸彈和炮彈轟成渣,所以被同僚戲稱為“百慕大炮灰”。此前同盟國艦隊兩度進攻百慕大皆無果而終,使得美英高層對百慕大的防禦體系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但客觀而論,阻止德國海軍上將貝恩克的並不是島上的海防工事或者周邊的水雷陣,而是得益於歐內斯特…約瑟夫…金的出色指揮。當然了,重新執掌同盟國主力艦隊指揮權的貝恩克頂著重重壓力,不急不躁,不冒進、不冒失,雖然兩次進攻都沒能拿下百慕大,但期間並未折損任何一艘主力艦,以較小的代價試探了對手的底細,消耗了對手的有生力量。
等到兩艘新服役的日耳曼尼亞級戰列艦抵達亞速爾群島,貝恩克聰明地跟對手打起了心理戰,他故意在特塞爾島的英雄港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廣邀義大利、奧匈、愛爾蘭、奧斯曼等國家派駐亞速爾群島的官兵和戰地記者前來觀禮,不出數日,有關日耳曼尼亞級戰列艦開赴前線的新聞紛紛見諸報端,令美英陣營很是緊張。
與此同時,貝恩克並不著急向百慕大進發,他將麾下航母分為兩組,輪番進行對抗演習,讓相對缺乏實戰經驗的新手們提前感受戰鬥的節奏和氛圍,特別是讓新服役航母的指揮官掌握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方法。等到了10月的第一個星期,他不慌不忙地編組戰鬥艦隊,令所有艦船補齊物資,配足人手,以偵察艦隊、戰鬥艦隊、支援艦隊、登陸艦隊逐次駛離亞速爾群島,意氣風發地奔赴戰場。
從亞速爾群島北段的弗洛裡斯島到百慕大,直線距離約1000海里。當初美英聯軍奔襲亞速爾群島,登陸艦隊航行1500多海里,在海上漂泊了一個多星期,以同盟國艦隊如今的作戰保障能力,完全具備在百慕大發起登陸作戰的能力,眼下最大的阻礙便是被置於金指揮下的美英主力艦隊雖然沒能扭轉亞速爾戰局,但憑藉戰役末期成功組織聯軍艦船和部隊撤回北美的佳績,他被擢升為戰時海軍上將,接替查特菲爾德執掌艦隊指揮權,而後因兩次阻擊同盟國艦隊強奪百慕大成為美英陣營最耀眼的將星。
金與貝恩克,一個喜歡走險棋、出險招,一個穩字當先,有韌勁、有魄力。雙方陣營皆有意造勢,使得兩者第三次在百慕大交手成了這一時期最引人入勝的戰場看點,歐洲媒體普遍預測貝恩克會贏得一場艱難的勝利,就此將戰線推進到美國人的家門口,北美輿論自是力挺謀略出眾的金,認為他能夠讓強敵再次鎩羽而歸。
隨著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參戰,西方同盟國納入戰時軌道的工業規模與北美持平,若加上奧斯曼帝國和日本,同盟國陣營的戰爭實力已領先對手一個身位。在1934年的前三個季度,美國本土和英屬加拿大一共建造完成了1255艘作戰艦艇,較上年同期增加140%,龐大的數量規模背後,是佔據半數還多的防禦型近程魚雷艇、驅潛艇以及小型潛艇,建造噸位的增加比例僅為42%,而且沒有一艘四萬噸以上的新主力艦服役。依靠修復後重返前線的主力戰艦,金指揮著一支由7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33艘航空母艦為主要戰力的聯軍艦隊,他的對手現在同樣擁有7艘戰列艦,而且兩艘日耳曼尼亞級的綜合戰力強於以往任何一艘主力艦,這在戰場上很可能發揮質變作用。至於新一代的海戰主力,海軍航空兵,美英聯軍儘管獲得了4艘正規航母和25艘輔助航母,並補充了3000多架艦載機和5000多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從紙面實力來看,不但從亞速爾戰役的沉重損失中恢復過來,還得到了極大的擴充,然而他們與對手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還在拉大包括投入大西洋戰線的義大利航母,西方同盟國已補充了9艘正規航母和28艘輔助航母,而且飛行員的整體素質明顯勝出一籌。
就戰略而言,美英海軍在即將到來的第三次百慕大之戰中全面處於下風,但是在戰術層面,金依然佔據著靈活機動的優勢,而不必像他的對手那樣兼顧登陸艦隊的安危。
10月9日,同盟國偵察艦隊赫然出現在了百慕大以東海域,只不過跟美英方面預料的不同,同盟國海軍在偵察艦隊編入了三艘同盟者級航空母艦,因而火力偵察不再由戰鬥艦艇冒險靠近百慕大實施。就在這天黎明,兩個波次共計59架艦載機以超低空飛行的方式突襲百慕大,毀傷了停放在機場上的美英陸基戰機12架,炸死炸傷美英官兵數十人,並對百慕大級周邊海域進行了近距離的航拍偵察。突襲結束後,同盟國偵察艦隊高速南行,隨後利用艦載戰鬥機阻擋了美英航空部隊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