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安德遜少校不敢大意,他指揮“青鱈魚”號向深水下潛,並且啟動電機,調整航向,驅使潛艇向北航行了一段距離,而後關閉所有動力裝置,重新迴歸潛伏狀態。
之前錯過了一次目標,“威利…弗雷澤爾”號指揮官凱森少校這回可不會輕易罷手。憤怒的德國獵犬利用聲納鎖定了美國潛艇的行跡,然後在它的頭頂來回轉圈,接連投下了二十多枚桶狀深彈和一百多枚刺蝟深彈,將整片海域攪得水沫翻滾。
“青鱈魚”號的水面排水量跟對手相差無幾,武器系統由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門102毫米甲板炮以及4挺7。62毫米機槍組成,執行戰鬥任務時通常配備20條魚雷和100發炮彈,彈藥非常充足,可這時候卻只能被動挨打,甚至隨時有可能被一枚區區數十公斤重的深水炸彈擊沉,艦種相生相剋的原理確實耐人尋味。
趁著對方在水中既無還手之力又不能呼叫救援,德國驅逐艦肆無忌憚地進行攻擊,大有不耗光反潛彈藥不罷休的架勢。這種攻擊持續了半個多小時,且不管戰果如何,美國潛艇在此期間是不可能再對“腓特烈…凱撒”船團構成任何威脅了。在護航艦艇的掩護下,變成驚弓之鳥的同盟國船隻漸漸駛離這片危險的海域,而奉命救援油輪倖存者的德國掃雷艇也基本完成了救援工作,眼看危機已經度過,海面上突然響起了炮彈劃落的尖嘯聲,然後是中等口徑炮彈爆炸的轟響聲,這般響動當即讓許多人驚出一身冷汗。
是敵人的巡洋艦隊殺到了?
愛爾蘭重巡洋艦“魯格”號設定有專門的雷達室,這個時候,面積不大的雷達室裡彙集了多名技術軍官以及首席雷達操作員,而艦橋上的軍官們也在焦急等待著來自雷達室的訊息。環形波紋一遍遍掃過雷達螢幕,映出代表海面艦船的光點,可是除了“腓特烈…凱撒”船團的全體成員,以“魯格”號為中心五十公里的海面上並無異物,即便考慮到天氣和海況對雷達有效探測距離的影響,至少可以保證四十公里之內是沒有敵方水面艦艇的。那麼,炮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雖已接敵,“威利…弗雷澤爾”號繼續保持無線電靜默,它與“魯格”號的實時通訊只能透過效率緩慢的燈光訊號:我艦遭敵方炮火威脅,觀察到炮焰位於西北方向,距離不確定,請求予以指引。
每隔兩分鐘左右,遠處海面就會出現閃躍的焰光,儘管微茫,卻是實際存在的,這讓愛爾蘭重巡洋艦上的技術軍官們倍感納悶:雷達明明運轉正常,怎麼可能漏掉正在探測範圍內開火的敵方戰艦,莫不是敵人有了規避雷達探測的新技術?
所幸,艦上有對各國現役艦船研究較深的軍官,針對目前的怪異狀況提出了一種合理的揣測:這些神秘的炮彈很可能來自於搭載大口徑甲板炮的敵方潛艇!
翻開歷史,最早嘗試“潛艇抗大炮”的是英國人,他們在一戰之前就將巡洋艦級別的重炮搬上了潛艇,而在1914年制定的戰時造艦計劃中,英國海軍決定開工建造兩艘搭載305毫米艦炮的超級重炮潛艇(m1/m2號),這一驚人的計劃由於戰爭失利而中途流產。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想方設法重整艦隊,建造成本低、作戰效用高且適合防禦戰略的潛艇一度被放在了優先位置,適用於海上破交戰和海岸襲擊戰的重炮潛艇應運而生。至1933年夏,英國海軍已有三個級別的重炮潛艇處於服役狀態,它們分別裝備6英寸、8英寸以及9。4英寸口徑的甲板炮。出於各自的戰略需要,美國、德國、義大利海軍也在重炮潛艇領域投入了一定的精力,這些潛艇所搭載的火炮多為6…8英寸口徑,但搭載方式不盡相同,實戰效能也存在較大的差距。
第167章 危險的對手
自然界的獨角鯨是一種外形奇特的海洋生物,它們在鯨類當中屬於體型嬌小的,但相較於大多數魚類和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而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們(多數為雄性)的頭部伸出一根的螺旋狀“長角”(這實際上是它們的一根牙,在其一生中不斷生長,最終刺穿上唇,像一根尖銳的長矛從頭部伸出約2…3米)。值得一提的是,獨角鯨主要生活在北方的寒冷水域,族群數量相對較少,加之外形奇特,在世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
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也有他們的“獨角鯨”——一款設計用於遠洋巡航作戰的大型潛艇。該級潛艇是美國人發展大型潛艇的一次嘗試,其噸位遠遠超過了他們以往設計建造的任何一種潛艇,其水上排水量接近3300噸,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噸,可搭載700多噸燃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