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舊的經濟模式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所需要的經濟模式、經濟制度和體制、企業治理、分配結構、人才解放等重大問題一個也沒有解決。此次大危機否定了舊模式,但不會自行建立新模式。新模式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探索和努力。總之,此次大危機是新老模式交替的大危機,也一定會成為新老模式交替的大機遇。
和平崛起必須靠科技崛起
20世紀中葉以來,西方學者相繼研究了國際經濟的週期性規律問題。其中一些學者提出了經濟霸權週期理論,其主要觀點是:霸權國家和挑戰國家的交替出現和相互間的衝突是國際經濟體系變動的必然結果,也是國際經濟體系變動的內在動力。國際經濟週期性演變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當一國經濟霸權建立之後,其實力遠遠大於其他國家,國際體系由此處於穩定時期。在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隨著各國實力的消長,挑戰國家開始出現,領導者的地位相對下降。在某一週期結束時,這些新興國家對現存國際經濟秩序的不滿和叫板越來越強,雙方爭奪經濟霸權的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國際經濟體系重新回到無序和混亂的局面;經過長期和反覆的拉鋸戰後,挑戰國家代替舊的霸權國家開始主導國際經濟體系,世界又一次回到穩定時期,國際經濟程序完成一次大的迴圈。有的學者還具體地計算出週期的時間,認為這個經濟霸權週期大約為一到兩個世紀,例如,16世紀的葡萄牙、17世紀的荷蘭、18和19世紀的英國、20世紀(已經延續到21世紀)的美國。
大週期理論
4 踏踏實實的國際化(4)
上述週期理論還是小週期理論,而且導致週期性的偶然性居多,並不是完全科學的理論。這裡要提出的是大週期理論:由第一生產力決定的週期理論。
體力第一生產力時代,出現了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一般指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中國、古印度等四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和國家。但由於對古文明缺乏準確的文獻記錄,對於其具體誕生時間,學術界尚有爭論。但不管怎樣,四大文明古國是確實存在的,而且人類今天所擁有的經濟學、哲學、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都可以追溯到四大文明古國。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臺地附近,分佈在北半球的兩河流域、尼羅河、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恆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歷法,一年都分12個月並有閏月;各個文明古國都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黃河、兩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輪製陶,埃及和兩河流域都計算了圓周率,巴比倫和中國都發明瞭勾股定理,印度則發明了*數字。但是,這些最初的智力成果在生產力中的現實作用都遠不是第一位的,體力作為第一生產力要素主導著當時的生產和政治。
在距今4000年前,人類文明相繼由新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進而步入鐵器時代。金屬器具的發明和使用正是體力第一生產力時代結束、物力第一生產力時代開始的標誌。大約4000年前開始的夏商王朝直至秦始皇統一後歷時2000多年的封建中國、希臘—羅馬帝國、*帝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先後在物力第一生產力時代成為文明國家。第二批文明國家的最典型特徵就是對外擴張。
從21世紀開始,人類生產力歷史進入智力第一生產力時代,正在出現新的文明國家。這些新的文明國家是誰?現在還無法下結論,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大國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打造著新的文明。但是,不管這些國家的具體道路如何不同,大力解放和發展智力第一生產力最終都是唯一的選擇。如果中國確實在這個時代重新崛起,中國就會成為在三個文明時代都是文明國家的唯一國家。
小週期存在於大週期之中
小週期理論是在第一生產力相同情況下的國際關係理論,遵循“均衡(最初的始點總是均衡的)——失衡——均勢(以軍事力量的均勢為核心)——新的均衡”的發展軌跡,這就是小週期三部曲。大週期中第一生產力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小週期中文化、政治、軍事因素起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經濟實力是整個國家的基礎,軍事實力是構成國家力量的直接因素,是國家力量的直接象徵。利用軍事均勢來維護國家利益,實現國家崛起是小週期理論的主要內容。在歷史上有許多小週期理論的例項。三國時期,一方在三角關係中如何尋求最大利益的均勢理論是當時影響最大的理論。其中,最有代表